新村运动实施40多年后,韩国政府立足人口老龄化态势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要求,颁布实施了《农村振兴基本计划》,拉开了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帷幕。治愈农业关注健康并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关注城乡居民情感需求、加大弱势群体扶助力度、提升乡村吸引力等方面的经验启示,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关政策背景与发展现状
治愈农业是一种社会化农业,属于六次产业,是韩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80年代,韩国已出现关注农业治愈功能的相关研究。但由于财政和行政扶持较少,治愈农业未能像荷兰、比利时等西欧国家那样发展成为一种新业态,直到进入21世纪才具备了基本条件。第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使韩国经济陷入了持续低迷状态,城市就位岗位不足与青年失业率屡创新高迫使韩国政府力图在乡村创造就业机会;第二,农村少子老龄化态势十分严重,农业撂荒、老年贫困等问题导致农产品供给不足、老年孤独等,这要求政府解决农业农村的新问题;第三,现代社会中住房、教育、医疗等成本偏高,由此带来的精神和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国民出现焦虑、抑郁、自杀等社会问题,国民对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升。
基于这些韩国农村振兴厅于2013年在《第一个农村振兴基本计划(2013—2017年)》中提出了治愈农业(Argo-farming)一词,着重强调农业的治愈功能,并将其定义为“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及其相关活动和产品服务,为国民提供精神、身体、认知、社会等方面治愈功能的产业与活动”。自此开始,治愈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容成为韩国政府的重点推介对象。2018年,《第二个农村振兴基本计划(2018—2022年)》颁布实施后,韩国政府加大了对治愈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长期规划。《农村振兴基本计划》不仅要求建造具有真正农村意义的体验型治愈农场和50个教育农场,还要推广以预防为主的治愈农业菜单和专家培育型教育项目,总计投入450亿韩元建造200个治愈农场,其中包括一部分促进青年就业的治愈农场。2018年,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投入3.78亿韩元在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庆尚北道等地建造了9个治愈农场。其中,全罗南道灵光渔民同乐营农组合法人与雅虎海南营农组合法人最具代表性。前者通过野花栽培活动,帮助老年人找到工作乐趣;后者通过帮助外籍女性参与治愈农业活动,增强其在国际婚姻家庭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庆尚北道容州市还设立了国立绿色农业治疗园区,提供戒毒、园艺和动物治疗等治愈服务。从其规范性来看,2018年9月,政府修订了《农业农村及食品产业基本法》第43条第2项中的“治愈农业振兴”的内容;2019年3月,政府召开了《治愈农业研究开发及培育相关法案》的立法听证会,探讨如何引导国民主动利用农业农村资源进行治疗、如何建设安全有效且针对性强的设施,以及如何加快项目研发普及和人才培育扶持等问题。
积极效果与发展路径
治愈农业不仅能够提升弱势群体珍惜生命和尊重他人等的意识,还能延长农产品生产消费链、引导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扩大新兴农产品市场、创造就业岗位等,为农村居民增收的同时为参与者提供治愈服务,并对个人、机构、地区以及国家和社会都产生积极影响。治愈农业不仅有助于提升儿童、青少年、精神病人、老年人以及普通人的安全感、责任感、学习和交往能力等,还有助于治愈农场、企业及相关机构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扩大市场规模,并通过提高就业率和节省保健费用实现社区、国家及社会的绿色健康发展。
以个人效果为例,第一,治愈农业能够预防儿童与青少年负面情绪的蔓延以及校园霸凌现象的发生。2016年,“动物治愈文化教室”活动将儿童的自尊心和存在感提升了13.2%,负面情感减少了33.5%;2016—2017年,小学霸凌案件减少了13%,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提升了3%。第二,治愈农业有助于减轻老年抑郁和失智等症状。2014年,种菜、插花等周末农场项目将参与老年人的抑郁率降低了24%;喂食、抚摸以及陪同动物散步等动物陪伴失智老年人项目提升了对象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第三,治愈农业可以缓解癌症患者的抑郁和不安症状。2016年,草头娃娃、多肉庭院装饰等园艺治疗活动使癌症患者发现自我优势后进行了自我肯定,抑郁率和精神压力分别降低了45%和34%。
韩国治愈农业短期内取得成效是因为形成了系统化的发展模式,并获得了政策、资金、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一是政府的引导扶持与社会的积极参与。虽然治愈农业也追求经济效益,但更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与财政扶持。为此,农村振兴厅、农林畜产食品部等政府部门为治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财政、政策、法律等的支持,从制度上保证和监管了治愈农业的初期培育与正规发展。同时,治愈农业的普及也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为此,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资金供给主体积极参与建造治愈农场并扩大投资规模,使治愈农业的推广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二是项目研发的重视与人才培训的强化。政府和相关机构对如何有效发挥治愈农业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为技术研发提供了激励政策与扶持资金。同时,治愈农业的从事者必须接受正规的教育培训获得资格证后,才能为农场主、参与者等提供专业的治愈服务。因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培训规则来构建治愈农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框架。三是协作关系的形成与自我发展的培育。治愈农业是一种需要生产者、参与者、服务者等多个主体合作的农业新业态,农场主、保健机构、监护机构以及参与者的合作关系极其重要。只有通力协作,才能使多个主体有序发挥作用,共同推动治愈农业的发展。而每个主体则需要强化自我成长意识,明确各自职责并保证各环节配合到位。四是城乡交流的推动与配套设施的构建。虽然治愈农业主要发展于农村,但大部分使用者和参与者为城市居民。因此,为减少因农村设施短缺而造成的城乡交流不畅,以及提高治愈农业的利用率和作用效果,政府加强了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建设。通过完善治愈农业所需的设施和服务,提高了城乡交流和融合的水平。
崔桂莲 田杨 武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