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包括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为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县城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提供了遵循。
地处沂蒙老区的山东省沂水县城,沂河缓缓穿城而过,秀丽的山水之间,沂水县经济表现亮眼:食品、化工、装备制造产业等传统产业生机盎然,沂水荣获全国淀粉深加工产业集聚区荣誉称号,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名单。2021年,沂水县生产总值达到503.71亿元,同比增长8.0%。
“郡县治,天下安”。沂水是我国众多县城中的一个,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
“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完善载体承接大城市功能疏解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和服务业占GDP比重均超过50%,城市发展也开始由增量扩张为主转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验看,在大城市周边布局一批有实力、基础好的节点,通过城市轨道与大城市保持交通连接,通勤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有利于大城市功能的有序疏解,并就近满足农民进城的发展需要。从这个角度而言,做强县城很重要。
一方面,县城承接大城市功能疏解,在城镇体系中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近年,农民工回流趋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40周岁以下农民工回流比例为22%,40周岁至45周岁比例为67%。这推动部分县城人口较快增长,县城在我国城镇化格局中的地位愈加突出。
在此背景下,《意见》明确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强化快速交通连接,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这对县城来说,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疏解人口的同时,把配套产业与优质的公共服务向外辐射延伸,同时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商业服务体系,这既有助于避免少数县城过度收缩,又能解决大城市、特大城市过度拥挤的问题。
天津市蓟州区,外界更习惯称其为蓟县。地处盘山脚下的蓟州风光秀美、空气清新,被称为天津的“城市后花园”。过去,人口流动趋势是蓟州下辖乡镇居民选择到天津市区发展。如今,越来越多天津市内居民和落户的“新天津人”青睐蓟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中心产业向这里延伸。
蓟州区区长张建宇介绍,蓟州这几年紧盯重点产业领域,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协调推进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东延、津承城际等重点工程规划建设。而且,蓟州区还在建设京津城市服务保障基地,推动农产品进京工程,让更多北京市民吃上蓟州优质农产品。凭借这些优势,这座昔日的县城发展得风生水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大城市周边县城未来将更好地导入人口、产业、公共服务资源等,一批在推进产城融合上先行一步的县城会获得较大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县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节点。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县级市之一,浙江省义乌市因小商品贸易而闻名。如今的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面积550万平方米,经营26个大类180万个单品。五花八门的“中国制造”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发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济繁荣背后,义乌的社会治理同样可圈可点。2021年春节受疫情影响,不少城市倡议“就地过年”,义乌以务实作风发出十七条留人举措,涉及房租减免、营业补助、就医减免、就业招聘等,条条举措温暖人心。这座县级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令人刮目相看。
以往,县城被看作介于乡村与大城市之间的跳板。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先进城,在县城站稳脚跟,最终要到大城市安家置业。这一决定的原因在于,过去县城无论就业机会还是教育医疗水平,都与大城市有较大差距。
随着近年县城建设不断完善,很多县城与大城市的差距在迅速缩小。类似义乌,还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欧阳慧介绍,作为县域经济核心的县城及县级市城区GDP占全国GDP的近1/4。
“县城已经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内需市场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的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2/3左右。”欧阳慧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扩大当期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开辟新的巨大投资消费空间,形成乘数效应和良性循环。”
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将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就近城镇化县城潜力大
“一家人全都搬到了县城”“在农村还有地种,但居住都在县城”“村里过得好的都在县城买了房”——吸纳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在东中西部县城都在发生。
县城已成为为7亿左右县域城乡居民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空间。“县城既是县域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县域公共服务中心和人口集聚中心。”欧阳慧说,一方面,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另一方面,农民到县城就医、农民子女到县城就学的趋势也愈加明显。我国现有的5亿左右农村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县域内的乡村地区,还有大约2.5亿人居住在县城或县级市城区。推进县城建设,强弱项补短板,有利于为7亿多县域城乡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空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未完待续)
毛振华 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