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浦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龚小”“顾小”双双在首届上海市校园沪剧大赛中折桂~~~
“龚小”“顾小”双双在首届上海市校园沪剧大赛中折桂~~~
“龚小”“顾小”双双在首届上海市校园沪剧大赛中折桂~~~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龚小”“顾小”双双在首届上海市校园沪剧大赛中折桂
浦东“曹路娃”传承沪剧文化捧得最佳集体奖
  □通讯员 顾政权

  暑假第一天,龚路中心小学和顾路中心小学寂静的校园中,飞扬出一阵阵演唱沪剧的袅袅乡音。这是该两校“花儿”、“小丫丫”艺术团的新苗刚接受到参加由市教委,市文化局举办的上海市首届校园沪剧大赛的紧急任务,正冒着高温酷暑,热火朝天地赶排着《芦荡火种》唱段,她们要靠自己的拼搏和苦练,让作为上海声音的沪剧在新一代中放出异彩。

  在这两校娃娃沪剧表演队中,半数是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她们原本准备一放暑假就回老家去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当接到沪剧大赛的任务,每位家长都以大局为重,推迟了送孩子回老家的日期,还每天中午从单位请假,匆匆赶回家把孩子送到学校排练;有的孩子本来要跟随家长外出旅游,为了不误参赛毅然放弃。

  由于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说惯了普通话,一下子要转变为用浦东方言演唱,真是困难重重。针对这样的情况,顾小的尹明娟,龚小的孙玉华等4位艺教老师发挥苦干巧干的精神,带领孩子用本土话一句一句学讲沪剧唱词。一开始,从下午一点开始,先集体用方言讲唱词、熟练流利地背诵,再对孩子们逐一“口对口”的纠正,连续三个小时的指导,早已累得教练老师们口干唇燥,汗水湿透了衣衫,一直练到唱词符合乡音标准才“收兵”。

  连续一周的苦战终于攻克了“方言关”。紧接着,两校的指导老师就进入表演动作的排练。顾小的孩子都是从二三年级中挑选出的稚童,她们大多第一次登台,没有丝毫的表演基本功,指导老师从零抓起,手把手地一招一式分步带教。在排练中,孩子们也十分懂事,她们知道自己肩负着传承“上海声音”的光荣使命,尽管半天下来的强化训练累得腰疼腿酸,但依然热情高涨地反复学唱着吴侬软语。回到家里,她们在家长帮助下对着穿衣镜还要温习巩固,每天家长协助拍视频,群里打卡,大家互相学习,老师及时给予指导纠正。

  近半个多月的刻苦训练,迎来了亮相的时刻。7月23日,龚小、顾小23名小演员和沪剧传承基地的260多位选手相聚在上海长江剧场,同台进行献艺竞秀。顾小13位女孩身穿新四军军装,一曲《芦苇疗养院》和龚小10名小演员表演的一曲《办喜事》唱段,先后在舞台亮相,全场立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表演结束后,著名曲艺家舒悦当场点评,高度称赞了顾小沪剧队《芦苇疗养院》的服装搭配与作品的编排,尤其是孩子们在台上的表现与表情,有专业的影子。这些从校园中破土而出的沪剧新苗唱出了沪剧的新风貌。

  7月29日,曹路镇顾小和龚小两支沪剧队登上了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的上海市首届沪剧大赛的颁奖盛典,双双荣获最佳团体奖的殊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人物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动态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专题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政策
浦东川沙“鸿石堂”开展国画艺术笔会
浦东“曹路娃”传承沪剧文化捧得最佳集体奖
倾心笔耕六十载 辛勤耕耘新闻园
东方城乡报浦东A07浦东“曹路娃”传承沪剧文化捧得最佳集体奖 2019-08-27 2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