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阅读因在提升国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全民阅读工作进展提速,成效斐然。但是,笔者通过对山西省长治市调查发现:目前居民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更低。
建设书香社会,农村是最大的“短板”。这当中,既有农民文化知识较少、时间精力有限、思想认识不够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农村信息闭塞、图书供给不足等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时间看书。农民终日忙于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缺乏相对充裕的学习时间;二是认为读书无用,没必要看书。一些农民认为农业生产就是一项简单的体力劳动,凭自身的经验就可以搞好而不需要学习相关知识;三是不想看书。受不良环境影响,一些农民更喜欢把闲暇时间用于赌博、玩电子游戏等;四是相关配套缺乏,无书可看。资金短缺和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导致一些农村书屋没有建立起来,而建立起书屋的一些地方也存在图书数量少、可读性差、日常管理不到位、宣传推广不充分等问题;五是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影响,农民缺少有效的学习指导,不知道该看哪些方面的书,以增强读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全民阅读,切不可冷落了乡村这片土地,只有在乡村这片土地上播下阅读的种子,建好阅读阵地,全民阅读才能真正实现。为此,笔者建议: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专款专用,着力推进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书香农村,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学习场所。二要以农民阅读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和配备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和农民生活特点的书籍。三要加大全民阅读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农民对书香社会的认知。四要适应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阅读生产两不误。五要着力构建职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县、乡、村三级学习网络,促进农村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