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品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威宁县哈喇河镇大黄梨“变形记”
  初秋时节,走进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哈喇河镇,可以看到成片的梨园里黄梨压枝、硕果累累,一片丰收的景象。据了解,这里历来就有“大黄梨之乡”的美誉。现如今,作为曾经贡品的大黄梨,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金果果”。

  从“轱辘匠”到“梨老板”

  10多年前,马关华还是一名货车司机,从贵阳到威宁一路颠簸往返,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如今,返乡创业的马关华是哈喇河梨园种植基地的“梨老板”,不但成立了哈喇河大黄梨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4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还让大黄梨走出小山村。目前他种植的600亩梨园核心示范区年产值达200余万元。

  哈喇河大黄梨距今已有28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砂梨品种中鲜食与加工兼用的优良品种,远销四川、云南等地。2014年,马关华和村民合伙成立了哈喇河大黄梨专业合作社。在发沙村和马店村交界的一片斜坡地上,他以每亩地300元的价格承包了600亩地,农户地里原本就有的梨树按照每棵15元的价格租用。

  如今,哈喇河梨园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带动周边村民种植大黄梨,目前已拥有600亩大黄梨种植核心示范园区,统一管理周边区域2000余亩大黄梨,辐射带动周边村寨村民零星种植大黄梨2万余亩。

  从“卖黄梨”到“卖梨膏”

  多少年来,哈喇河镇人靠种植大黄梨发财致富,但仅仅卖大黄梨没有进行深加工,实在赚不了多少钱。为了想办法增加收入,2015年10月马关华的哈喇河大黄梨专业合作社梨膏生产厂入住威宁五里岗工业园区,并从外面学习做梨膏的技术,回乡带动就业。目前,五里岗的梨膏厂,至少吸收当地5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生产的黄梨膏,采取中医古法秘方,加入天然红枣、姜片、土蜂蜜等食材熬制,是清热解毒的佳品。现在利用互联网+模式销售,线上线下两条线齐头并进,仅卖梨膏一项每年产值就达30万余元呢。”马关华介绍说。

  从卖黄梨到卖梨膏,不仅消耗剩余的大黄梨,还能提高大黄梨附加值,让种植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形成黄梨膏初加工、深加工、销售一体的大黄梨产业链。

  从“立体农业”到“农旅一体”

  树上是黄橙橙的大黄梨,树下是红彤彤的长辣椒。在哈喇河梨园,还可以亲身体会到“立体农业”。

  为了充分利用梨园下这片“空地”,马关华在种植大黄梨的同时,在梨树下种植辣椒。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还能增加群众收入。据马关华介绍,现在辣椒市场价在8角钱每市斤,600亩梨园种出的辣椒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不仅如此,哈喇河镇还打破区域和村界,形成一个大的产业带。经过改造后的2万亩种植园,亩产可达800公斤,果品总产量达1600万公斤。该基地一直致力于“科学化种植、绿色化梨膏加工、品牌化梨品营销”的目标。在打造生态种植园区的同时,探索一条“农旅一体”化发展之路。陈武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信息
   第B03版:热点
   第B04版:改革
   第B05版:市场
   第B06版:生活
   第B07版:品牌
   第B08版:国际
清远鸡“飞”上品牌高枝
宁夏外向型发展扬枸杞美名
山西沁水县成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
贵州威宁县哈喇河镇大黄梨“变形记”
白露农忙
东方城乡报品牌B07贵州威宁县哈喇河镇大黄梨“变形记” 2017-09-12 2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