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否持续盈利
原料价格下降+享受奖补政策,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但奖补政策是否延续尚未可知
吉林省位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玉米自然成了当地重要粮食资源。玉米种植面积始终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70%左右,产量达2800多万吨。
目前,吉林省共有玉米深加工企业22户,产能1490万吨,占全国的17.5%,居全国第二位。
“企业落户玉米主产区,无疑占足了地利的优势。”松原市一家玉米加工企业负责人肖非说,连续多年的玉米临储政策,高企的玉米价格让企业举步维艰。他回忆,收购价最高的时候,一吨玉米2200多元,企业曾经一年亏损1.5亿元。
如今,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已从临储期间的“政策市”,走向完全市场化。同时,吉林省落实国家的奖补政策,企业今年6月底前实际加工消耗的去年省内新产玉米,可以得到每吨200元的补贴。
“目前,一吨淀粉的市场价格1900元左右,接近成本价,享受奖补政策尚可盈利。”四平市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部长王洪举说,政策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去年11月至今,吉林省共对14户玉米深加工企业给予补贴。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26.2亿元,同比增长7.0%,销售收入115.9亿元,同比增长6.7%;累计加工转化玉米588.5万吨,同比增长15.6%。
企业的日子见好,农民咋样?“在政策的保障下,去年基本没有出现农民卖粮难。”四平市粮食局局长王志军说,过去春节前和春耕前为售粮高峰,今年春节后不但没有迎来售粮高峰,玉米市场反而稍显紧张。
尽管发展曾经一度放慢脚步,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在国内依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目前,拥有聚乳酸、化工醇、秸秆制糖、生物丁醇等国内领先的生产技术,具备万吨级以上的生产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据了解,目前玉米加工的奖补政策已经结束,“加工企业开始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原料品质如何保障
企业有使用新品种的需求,可是从大田到加工厂,中间紧密对接不容易
今年,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在四平市的梨树县和伊通满族自治县签了100万亩种植合同,跟合作社发展订单种植。
“天成指定玉米品种,合作社按照要求种植,企业按照比市场价每吨高20多元收购。”梨树县博力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曹鹏介绍,他们拿到了天成玉米在梨树县的100万亩订单。
天成玉米在梨树县有4个粮食收储点,博力丰合作联社的农户就近种植。曹鹏说,他们采用籽粒直收,地里直接脱粒后就拉到企业收储点。“传统收割,需要把粮食从地里拉到家里,再送到库里。籽粒直收入库,仅免去了霉变、遭损一项,一垧地就能多收1000斤粮,还能节省往返运输等诸多费用。”
天成玉米主要生产玉米淀粉、蛋白粉和饲料。企业跟相关种子企业合作研发适合生产需要的玉米品种,随后跟合作社合作订单生产。
“原料品质高了,企业收益就大。”王洪举说,企业核算过,正常玉米淀粉含量在70%,而他们企业专用的品种最高能达75%,“企业年加工量为90万吨,玉米淀粉收率高一个百分点,一年就能多收入5000多万元。”
“掌握了原料,在市场上才能有话语权。”肖非说,目前多数加工企业还停留在农民种啥、企业用啥的阶段,长远来看,深加工企业还是要向上游延伸,直接参与到生产环节,来获得经济、适合的原料。
肖非所在的企业瞄准了蜡质玉米淀粉生产,企业蜡质玉米年加工量约6万吨,一吨蜡质玉米比普通玉米市场价格高500多元。其原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糯玉米。他大致核算了一下,大概需要9万亩地的种植面积。
加工企业做订单农业,有些风险目前看起来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规避手段。玉米市场价格好的时候,农民若不按合同履约,企业很难追责;与一家一户的农户合作,农户若不按标准化种植,企业很难监管。肖非所在的企业目前决定尝试自己承包土地形成规模化种植,企业直接参与大田管理环节,保证原料供应的数量和质量。
●产业联动怎样实现
扶持要针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瞄准附加值高的产品,才能对下游企业形成吸引力
坐落在吉林省产粮大市四平市的新天龙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酒精,即便在前几年经营最为艰难的时候,也未曾停产。
“企业算得上国内最大的优级食用酒精生产基地,为国内优质白酒客户提供原料。”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宪岐说,高品质的产品才有利润保证。
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玉米淀粉占企业产品份额的70%左右。“玉米淀粉加工技术比较成熟,有点设备就能干,产能容易过剩。”奖补政策结束,企业淀粉加工可能要面临轻微亏损。
目前,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有淀粉、酒精、发酵制品、化工醇4大系列,30多个品种。其中酒精产能约281万吨,占全国的32%;淀粉产能360万吨,占全国的10.3%;氨基酸产能80万吨,占全国的34.8%。
据介绍,面对玉米高库存的压力,和其他地区玉米深加工产能迅速扩张相比,吉林省今年仅批复400万吨的新增产能。在采访中,有企业负责人说,去年企业申报了240万吨增量,最终省里只批复可增产100多万吨。
今年6月,肖非所在的公司200万吨玉米深加工扩能项目在松原市落地,项目2018年全部建成后,可将玉米加工处理能力由现在的每年80万吨增至200万吨,将成为亚洲单体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肖非说,企业刚准备扩能,就吸引了三家下游企业前来投资洽谈。“公司此次扩容,主要是增加果糖、麦芽糊精、糖醇类等附加值高的产品。下游企业看准了原料优势,还能最大程度减少物流、包装物等费用。”
近年来,吉林省对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在资金支持、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倾斜。为降低玉米深加工企业用电成本,去年全省22户玉米深加工企业获得用电奖励资金0.78亿元。
祝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