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村官也可以勇敢地做一名“创客”,搅活农村经济“一池春水”。2011年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去城里谋求安稳的工作,而是回到家乡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当了3年的村官,作为农民的子弟,我一直有着一颗种田的心。后来,我开始探索稻鱼共作生态养殖模式,使水稻种植效益增长,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扩大种养规模,共同致富。我认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是将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不仅可以使自己发家致富,还能带动周围的农民过上好日子。
浙江村官童燕:
建“村微博”是传播农村文化的一项有效途径。我喜欢用笔记录下新农村建设的点点滴滴,手拿相机、头戴草帽,爬山头、踩泥地,把收集到的素材及时发布到官方微博。从农家人的土法酿酒、用废弃竹枝制成竹扫帚,到如何养土蜂、种植板栗,再到推荐村里的特产和优势资源,我希望更多人能从字里行间里感受到小山村的大变化,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农村文化。
甘肃村官袁佳:
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是所有老年人的梦想。但是,我们在平时的下村走访中发现,随着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已成为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老人身边常年无人陪伴,容易产生孤独、失落、抑郁、焦虑等症状。我们自发组织成立“话疗”志愿者服务队,利用空暇时间,与空巢老人围坐在一起,说说身边的人,聊点身边的事,排遣老人孤独情绪。相处久了,老人们有了烦心事,也爱向我们说。别看我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我们很了解老人的情况,根据具体对象的具体事来疏导,效果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