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记者 欧阳蕾昵
现场见证
“三个一”工作法
记者进门时,后面紧跟着一位约莫60岁的老人,他满脸笑容地走进办公室,熟络地向王雅芳打招呼。见到有人前来,王雅芳立即起身,搬上一张木凳子,泡上一杯热茶,笑盈盈地招呼他坐下。来者是村民盛庆鸿,前不久刚刚拿到新建的宅基地置换安置小区钥匙,盛庆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王雅芳。自从去年签约后,盛庆鸿每隔一段时间就前往安置社区转一转、看一看,今年正逢退休的他还住上新居,别提多开心了。“房子还满意吗?”王雅芳关切地询问着,“户型好、配套设施也好啊!”出生于此,又在村委会工作了近三十年,王雅芳办公室是整个楼里最热闹的,只要有空,和村民唠唠家常,群众的所需所求就能知晓。有时候,村民也会带着怒气直奔王雅芳这里找她评理,“村民是开开心心过来也好,或者带着一肚子怨气要来宣泄,我们都不能端架子板着脸,拔高喉咙讲话,态度诚恳很重要。”遇到不开心的事,村民还会直接冲进办公室,面对这种情况,王雅芳依旧笑脸相迎,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雅芳主任的“三个一”工作法: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张板凳,一个不能少。“三个一”步骤完成,村民的气已经消了一半,也能心平气和地谈事情。
在办公室以外的休息时间,王雅芳常常到村民家中去走访,哪家孩子上学没有着落,哪家老人儿女不在身边需要照顾,王雅芳摸得清清楚楚,一点一滴记录在本子上,回去后立即着手为群众解决所思所盼。有一回,王雅芳当起了“老娘舅”出门协调村民遇到的麻烦事。有一外来人员向当地村民租了一间住房,租房时没仔细看,住进后才发现房子的水管严重漏水,水也流了许多天,因此产生了额外的水费,一时间,租户和房东之间为“谁该付水费”而争吵不止。得知情况的王雅芳立即在两家之间反复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王雅芳的耐心调解下,这起由水管漏水引起的“水费风波”终于平息了下来。
宅基地置换,
让村民高高兴兴搬新家
王雅芳记得,2001年是徐行镇“撤二建一”后的大动迁大建设之年,党委政府的实事工程涉及农民住宅拆迁,市政府重大工程翔浏公路建设贯通小庙村,22户村民面临拆迁。当年,村支部书记正好因为身体原因要开刀住院,拆迁工作全部落到了王雅芳的肩上,为了如期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王雅芳不分白天黑夜,一家一户地走访拆迁户,一边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诉求;一边为老百姓讲透政策,并及时安置好宅基地。
“住在高压线下很担心,尤其是打雷下雨时,房顶上空有几十万伏高压通过,总让人提心吊胆。”小庙村村干部卢晓青告诉记者,过去,像他一样住在高压线下、有着同样担忧的村民还有不少。2013年,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王雅芳将老百姓这一诉求上报镇政府,很快,徐行镇便着手进行推进宅基地置换工作,帮助群众摆脱困扰。2013年,全镇首批农民宅基地置换工作中涉及小庙村2个村民组38户村民;2014年,第二批高压线下土地置换工作涉及村里5个村民组,117户置换户。在动拆迁工作进行中,王雅芳早早地将群众的意愿和需求摸上来,帮助村民出主意,调矛盾,“拿什么房型最合适,如何搭配最合理?”经王雅芳手调解的村民不在少数,耐心地听一听王雅芳出的主意,很多原本闹得要上法庭的村民解开了心结。今年,新建的安置小区“绿洲香润苑”正式交房,小区位于新市镇核心区域,动迁村民开开心心住进了新房。
农家“客堂戏”
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
当年刚刚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时,王雅芳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喜欢唱唱跳跳,热爱文体工作。后来做了妇女主任,王雅芳十分重视村里的文化建设,小庙村先后成立了风筝队、晨操队、腰鼓队、书画班及排舞班等多支老年文体活动队伍。2006年,小庙村还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起了450平方米的活动室,设立了卫生室、农家书屋、书法班、风筝制作室、团队活动室及健身房,添置了室外健身活动器材,配备了多功能影音室和电子阅览室等。
“为什么要花大力气进行文化建设?物质生活进步的同时,村民的文化和健身需求显得更加迫切。”王雅芳告诉记者,如今晨操队在几位老龄党员的带领下,十几年如一日在村文化广场坚持练功十八法、关节操、大秧歌舞,24式太极拳。每年10月,在村文化广场还会举办重阳节大型文艺活动,邀请著名艺术家登台演出,使村里百姓能够享受到高雅的文化艺术。王雅芳认为,办出更丰富更有文化特色的文体活动就是服务村民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老人生日送礼物”
传统习俗持续6年
“全村人口4683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就有1808人,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老龄化村庄。”在王雅芳担任村委会主任时,她听取了村民各方意见后,决定为每一位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赠送生日礼物,这项小庙村传统习俗已经延续了6年。每月月底,一辆小型面包车总会准时停靠在村委会门口,车内是老人们的生日礼物,长寿面、食用油、蛋糕……东西不多却充满着对老一辈人的款款真情。
“通常下个月的生日礼物,当月的月末村委人员就会分发完成。”上个月,快临近月底时,王雅芳组织村干部将礼物全部准备妥当,一包包整齐地堆放在仓库内。送礼物的当天,29个村民组长陆续赶来拿生日礼物,有些村组过生日的老人多,村委就直接派车分送。李文彬是小庙村14组的村民组长,老李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下来,每月一到这个时候组里的老人们都盼着呢,所以得早点拿回去。
王雅芳记得,去年冬天,她和村干部一起来到村里老寿星李品高家里时,老两口正坐在门前晒太阳,接过礼物的李品高已是88岁高龄,老人握着王雅芳的手,回忆起多年前第一次拿到礼物的场景,“多少年没过过生日,自己都不关心了,村委还帮我们记着,东西也越来越好”。老人的话深深地印在王雅芳的心里,1808位老人,无论是否在村内居住,只要户口在,村委会都会为老人们准备上一份生日礼品,王雅芳告诉记者,随着物价的上涨,一份礼品的标准也从过去的50元涨到了如今的90元,每年在购买礼物上的花费得有十七八万元。
“只要老人开心,这钱就花得值,以后还打算让社会爱心企业共同来参与,让这项活动越办越好,老人们越活越舒心。”除了生日送礼物以外,村委会每两年组织60周岁以上老年人外出活动,2012年组织前往无锡一日游;2014年3月、4月组织前往南京一日游;今年6月5日、10日,王雅芳还组织老龄党员和在职党员赴嘉兴南湖开展红色之旅活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红船”、烟雨楼等胜迹,使得大家对党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党的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近年来,小庙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连续三年被评为嘉定区文明村、上海市文明村,王雅芳也先后获得上海市计生先进工作者、嘉定区“三八”红旗手,嘉定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卢晓青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年轻的村干部,2007年他刚来村里工作时可谓“两眼一抹黑”,是王雅芳手把手地教导,带着他渐渐熟悉村里各项琐碎的事务。还有半年的时间就要退休了,王雅芳继续兼任着老龄书记的职务,她笑着告诉记者,必须坚持到底,为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