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大早,家住崇明县向化镇阜康村8队的老党员施有德就匆匆往村办事处跑去,怕去晚了一位难求。办事处的党员活动室常年开放,让一些过去一听开会就头痛的老党员每天自发来到这里。村办事处人气大涨,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少了些距离,增添了信任。
说起阜康村办事处,村里的老党员都习惯做一番对比。2010年前和2012年后。2010年以前,4名村干部挤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会议室面积不足40平方米,镇上提供的图书资源因为无处放置只能高高地堆在墙角。每次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到会率都很低,有时恨不得要村干部上门去喊,因为超过一半的人要站着开会,大家不愿来。这一局面让党支部书记袁炳超也束手无策。办事处条件差,服务功能弱,村里的很多工作都受影响。
改变这一局面的,是来自长江对岸的浦东新区三林镇。2010年,浦东新区三林镇与阜康村再次牵手。三林镇领导在实地考察阜康村各方面实际情况后,决定将三年结对帮扶重点放在村级办事处标准化建设上,通过增强办事处的服务功能,提升村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第一笔帮扶资金20万元很快到位,阜康村办事处改造工程顺利上马。为让新办事处的功能真正符合村民的需求,三林镇党委领导专门到村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为确保资金规范使用,村里还组建了由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共同组成的监督小组。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建筑面积超过800平方米的阜康村新办事处呈现在人们的视野。新落成的办事处设有综治工作站、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信访接待室、中心卫生室、便民超市等“一站多室”,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一举改变了过去“一室万能”的局面。
与阜康村同样受益的,还有地处不远的六滧村。面临同样的问题,同样与三林结对,三年70万元的投入下来,六滧村的办事处同样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正如六滧村党支部书记朱德昌所说:“村办事处的吸引力,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支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反映着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