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姚正观 记者 忻才康
建温室大棚养殖多茬虾
人到中年的李永权养殖南美白对虾十多年。2007年,他投资100多万元创办合作社,很快发现作为新兴养虾业,出现了“虾粮争地”的矛盾。李永权认识到靠占地挖塘来发展不是个长久之计,他从农民一年种多茬蔬菜中受到启发,把主攻目标放在养多茬虾上。李永权说服家人先后筹资730多万元,按高标准改建标准化养殖基地提升养殖产量,又从中挑选70亩虾塘建成温室大棚试养多茬虾,头一年投放两茬虾苗获得成功,2012年起养殖3茬虾,虽然春季气候多变、时阴时雨,但由于棚内采用了“池底增氧”等新技术,经过70多天的精心养殖,70亩虾塘获得南美白对虾6000多公斤,总产值达到30万元,全年经济效益翻了一番多,刷新沪郊亩产鲜虾新纪录。
科技结对助推农户增收
作为农民“土专家”,李永权不忘带动周边养虾农户通过科学养殖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他科技结对3家养虾农户,帮扶他们科学养虾获得丰收。去年由于“海葵”强台风等气候因素导致南美白对虾产量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李永权科技结对的3户虾农,在他的科学养殖方法指导下,仍然获得好收成。虾农宋召甫去年养殖20亩南美白对虾获得经济收入21万元,比常规养殖户亩产值高出2000多元。今年,宋召甫将养殖面积扩大到36亩,预计全年总收入达到36万元,将比去年增加15万元经济效益。据统计,3年来,李永权结对帮扶的3家养虾农户年均经济效益递增15%,累计每户增收5万元至6万元。今年,合作社成为金山区唯一一家水产养殖科普惠农示范基地,李永权将科技结对农户增加至5家,以帮扶这些农户科学养虾获得好收成。
与此同时,合作社与上海申漕特种水产开发公司、上海海洋大学专家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为社员开办养殖技术培训和讲座,尤其在生产关键时刻邀请水产专家上门指导帮助。科技惠农示范基地成立后,合作社培养的一批名高中级养殖技术人员,在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集中向规模养殖户进行传授各个时段的白对虾养殖技术和饲料投放技术,专家现场解答各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使科技惠农惠及每家养虾农户。合作社生产经营5年来,社员已扩大到36户,养殖池塘面积1080亩,并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辐射面积8000多亩。2012年,合作社产值达到930万元,获纯利200余万元。
标准化养殖品牌化销售
“不仅要多产虾,还要让市民吃上放心虾。”这是李永权的又一个追求。他说,养虾其实是在“养水”,只有优良水质才能产出高品质生态虾来。为了不让塘岸四周产生污染物,合作社虾塘上各种建筑物清一色蓝色顶、灰色墙,从塘岸水泥路、石子路到塘坡水泥板,整个基础设施均按国家水产科技部门规范设计建设,标准化率达到100%。
另外,合作社每天有专人在虾塘取水口处检验水质,严防外来污水进入塘内。在养殖方式上采用“鱼虾混养”和白对虾与沼虾混养,起到净水质、增氧气的效果。2012年,李永权的环保养殖方法获得了市水产行业协会颁发的无公害水产品准出证书,并注册了“逸佳”水产商标,在同行业中起到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