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金山区廊下镇特色民居一期工程建设接近尾声。笔者近日再次来到特色民居施工现场发现,工地上一幢幢房屋已拔地而起,特色民居风貌雏形初现。走进四种不同房型的房屋内,可以明显感受到房屋格局的差别。虽然房屋未装门窗,墙面也只是毛坯,但房间大小、高低,楼梯、厨房、卫生间的具体位置都一目了然。目前,工地上180多名建筑工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屋面封顶和墙面粉刷工作。
廊下镇特色民居一期工程从去年10月正式开工,至今年4月底,一层墙体(75幢)已全部完工,二层架构完成68幢、墙体完成71幢,三层结构和墙体都已完成62幢,斜屋面完成41幢,共计完成总工程量的70%左右。一期工程中还将建设一栋三层、面积约1160.85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活动室、乒乓室、健身房、会议办公室等设施,并为村民家庭办酒席提供场所。
在廊下镇特色民居建设中,该镇相关职能部门始终严把质量关。采购建筑材料时,他们赴多处考察最终确定了宜兴的琉璃瓦、厚1.4mm的铝合金窗、双层玻璃加防盗的镀锌钢板门等既能延续“白墙、黛瓦、观音兜”建筑风貌,又保证建筑牢固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又由专门的监理对各种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除建筑材料,施工工序的质量也由监理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强制性条文及建设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和节点发出整改通知,整改合格后才能进入后道工序。
廊下镇特色民居项目不仅在施工队的选择和房型修改上征求搬迁户的意见,并邀请8名懂建筑的搬迁户代表对特色民居一期工程进行监督。特色民居建设组专门为8名搬迁户代表制作了胸卡、配备了安全帽。搬迁户代表挂上胸卡、戴上安全帽,就可随时进入施工现场察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