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日前,记者一走进崇明县竖新镇惠民村就被优美的环境所吸引:平坦通达的白色路面,清水荡漾的河道沟浜,掩映在桃红柳绿的村居民宅……真不愧为“林中生态村”。面对记者的称赞,村党支部书记杜红兵却谦虚地说:“虽然这几年我们积极实施富民工程和安居工程等举措,惠及了民生,但与沪郊经济富裕村相比,差距很大,还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实施富民工程 增加村民收入
位于竖新镇中南部的惠民村,村域面积5100亩,其中耕地面积3210亩,有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20人。近年来,惠民村以结对帮扶为契机,实施富民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新经济增长点,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近年来,在静安区曹家渡街道、上海航天证券责任有限公司、上海工程技术学校和崇明电大四家的结对帮扶下,惠民村获得资金和农技等方面的扶持。其中曹家渡街道三年来先后给予资金支持,累计达10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农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工程技术学校则依托其涉农专业优势,引领村民发展规模化大棚蔬菜种植,增加村民收入,2011年秋季新建180个蔬菜大棚,并积极探索产销一体化的高效生态农业之路,带动周边逾百家农户走上致富路。
与此同时,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村级经济。近年来共流转土地1400亩,其中590亩用于种植公益林,690亩用于果蔬专业合作社,120亩种植大棚蔬菜。通过土地流转,近300户中老年村民除获得土地租金外,还可获得每年少则5000元、多则上万元的劳务收入。村民黄文绥为一家合作社管理农事,年收入达1.8万元。此外,村里把两家集体所有厂房租赁给民营企业,还解决了一百多人的就业问题。据统计,2011年惠民村村级经济收入达8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近万元,年经济增幅达10%以上。
实施安居工程 打造宜居环境
在县、镇党政领导和结对单位的鼎力支持下,作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惠民村,积极实施安居工程,打造宜居生态环境,让村民安居乐业。
近年来,村里通过每年政府的投入、村级配套等途径,加快村域道路建设,目前全村已建成48公里水泥道路,基本做到户户通;在河道建设上,全村47段河道泯沟共铺设涵洞87个,使粮田抗旱排涝能力明显增强;在环境绿化上,整个村域内林地达3000亩,同时加大水旁林、道旁林建设,全村共种植苗木15000棵,成为“林中生态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村里积极推进星级文明户和平安村创建,以及农村改厕、庭院绿化、环境整治等建设。与此同时,村里还兴建起500平方米的“村民之家”、卫生室、超市等惠民实事工程,让村民不出村实现健身、教育、购物和诊疗等服务。由此,惠民村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安全小区、上海市卫生村;2010年,村党支部被评为市级“五好党组织”,并被确定为县级党建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