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把老年人送进养老院是“不孝之举”。这完全是一种偏见。传统观念认为,养儿防老天经地义,“父母在,不远游”的同时,也不让老人离开自己,而要在家里伺候奉养他,直至走完人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观念已越来越不适合现实生活,取而代之的将是养老越来越社会化。
其实,以养老院为主要模式的社会养老,在国外已十分普遍,也完全符合我国国情。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已越来越向老龄化发展;同时,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家庭的人口结构也呈“421”型,两代分居让中青年人实在不堪养老重负。传统的让老人在家养老已越来越困难。社会化养老,正是从我国这一国情出发推出的养老新模式。再则,在家养老除了存在子女时间和精力上力不从心外,还对老人的治疗、护理也无能为力,而送进专门养老机构,除能解决老人一日三餐外,一旦老人身体不适,也可及时得到治疗。
广义的社会养老,除了养老院等专门机构外,还包括由社会提供服务的“居家养老”。但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家养老,而是一种通过社区及多种正式和民间的机构、社区志愿者服务团体以及老人的家属、亲戚等共同参与提供支援,使老人不用远离家庭就近受到照料的一种社会化养老。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居家养老”模式,可使一部分家庭接受。此外,除了进养老院外,社会养老还包括负责日间照料的“托老所”、“送三餐”上门服务等。
总之,以送养老(护理)院为主、居家养老为辅的社会化养老,是一种发展趋势。我们一定要纠正偏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社会化养老的各个环节、细节,使其更加人性化,更加为人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