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4年度上海“三农”十大新闻

  扫码详见相关报道

  扫码详见

  相关报道

  扫码详见

  相关报道

  扫码详见

  相关报道

  扫码详见

  相关报道

  扫码详见相关报道

  扫码详见

  相关报道

  扫码详见相关报道

  扫码详见

  相关报道

  扫码详见

  相关报道

  挂图作战

  聚力推进,上海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征程上必须回答好的重大命题。2024年,《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明确6大类38项重点任务,实行“挂图作战”。4月,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赴金山区、奉贤区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时提出,要把乡村振兴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大格局中谋划推进,用心用情推进乡村振兴,做深做透乡村振兴大文章。至年底,38项任务全面完成,上海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一。

  农业新质

  生产力

  3+3+3,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上海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强支撑、建体系、谋突破。6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立足上海超大城市和都市现代农业特点,围绕农业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从巩固特色种源优势、挖掘生物制造潜力、补强现代设施农业等方面布局三个农业科技新赛道。“张江种谷”“上海农业科创谷”“长三角农业硅谷”打造涉农科技型企业集聚区,提升创新策源能级。3个链条、3条新赛道、3块集聚地,共同凝聚起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稳粮保安

  克艰稳产,绿色转型,筑牢粮安基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2024年,上海地产农产品生产遇到重重挑战,高温“烤”验、台风“贝碧嘉”侵袭,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抓牢关键领域和环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菜篮子”充足供应。2024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95.4万亩,粮食总产量98.3万吨,单产502.84公斤/亩(全国第二),油料播种面积3.6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粮食生产任务。同时,上海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农产品绿色认证率超32.6%,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利用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多元场景的推介活动,让更多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服务市民消费需求。

  现代农业新高地

  布局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打造“三高”现代农业新高地

  2024年,《上海市现代设施农业专项规划(2024—2035年)》《上海市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上海市现代设施农业片区项目指引(试行)》等文件相继发布,明确发展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现代设施农业的总体目标,重点规划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形成“12+X+1”示范空间,打造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着力发展高端、精品、品牌农业。12月,上海市现代设施农业片区首发项目暨水发(上海)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启动,作为全市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之一的崇明现代农业园区片区“打响第一枪”。

  (下转2版)  (上接1版)

  再创新高

  在上海投资农业农村大有可为!

  上海正大力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为农业农村投资与合作带来新机遇。2024年,市农业农村委积极筹备举办招商推介和项目签约活动,开展调研走访和投资接洽,全年举办了3场面向全球的招商投资促进大会。继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投资到位资金突破200亿元后,2024年全市涉农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285亿元,再创新高!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呈现了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50亿元)的114%,比上年增加18.3%。

  突破性进展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更活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更富了

  上海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无缝衔接,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2024年,全市完成交易项目14728宗、资产进场交易金额达到107亿元,超出年度目标70亿元的52.9%。闵行、浦东和嘉定3个区交易金额超过15亿元。2024年,《关于进一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截至12月底,全市农村集体总资产7748.1亿元,经营性资产约411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0%和13%。2024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44元,同比增长6.2%。

  和美乡村

  从点上突破到扩面推广,乡村建设迭代升级

  2024年,上海坚持因地制宜,规划指引,激发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着力推进崇明区竖新镇、浦东新区合庆镇、松江区泖港镇、金山区吕巷镇、青浦区练塘镇、崇明区中兴镇等首批6个“五好两宜”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实现从点上突破到扩面推广的转变。“本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情况”作为上海市政协年度重点提案予以督办,截至12月底,完成第六批28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共计678个清单项目建设,全市累计建成14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339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到乡村去

  扎根基层,选派年轻干部赋能乡村振兴

  在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上海持续加强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和驻村、挂职等干部交流工作。2024年,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农村委选拔2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乡镇挂职,选派交流打破城乡人才壁垒,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加上2023年选派的200名驻村指导员,青年干部们化身乡村振兴的先锋力量,真抓实干、勇毅创新,深耕集体经济帮扶,助力乡村产业项目落实落地。2024年,驻村指导员因地制宜、各展所长,通过组织联建、资源引入、项目联动,成功引进产业项目114个,累计投资超2亿元,促进农产品销售2100余万元。

  一“码”当先

  农产品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上海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品牌深度融合,借助“区块链+优质农产品”溯源技术,奉贤黄桃、嘉定马陆葡萄等12个品牌农产品完成上链,让农产品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2024年,南汇水蜜桃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三家涉农企业入选首批市级“上海品牌”培育试点。通过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河蟹、葡萄、蔬菜、南瓜等诸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从生产、销售到服务各个环节发力,全方位提升农业品牌发展水平,为市民提供优质、放心的农产品。

  新产业 新业态

  探索乡村电商发展新模式,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2024年上海地产农产品直播电商遍地开花,各涉农区立足特色,精准发力:嘉定马陆葡萄搭上电商快车走出上海、飞向全国;青浦练塘镇东庄村的电商平台“厨见”开创电商助农新模式;奉贤四团镇新桥村的“醉馨桥”直播间开播半年销售额达到80余万元;浦东新区聚焦乡村新农人职业发展问题,开设青年夜校直播带货培训课程……农文旅电商新模式蓬勃兴起,将优势资源转化为更多优势产业,同时也做好乡村“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崇明爱国村将乡村休闲旅游与白山羊养殖相结合;金山中洪村利用农民画的“金字招牌”为初代“网红村”注入蜕变活力;松江东夏村将宅基地盘活用于以特色景区为核心的农文旅融合开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觉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宠物
2024年度上海“三农”十大新闻
东方城乡报专题022024年度上海“三农”十大新闻 2025-01-24 2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