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种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茭白胡麻斑病
  茭白胡麻斑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菰长蠕孢菌侵染所致,俗称茭白叶枯病。是茭白常见的一种病害。

  【简明诊断特征】  茭白胡麻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叶鞘。

  叶片染病,发病初始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为褐色椭圆形病斑,大小如芝麻粒,故称为胡麻斑病,有时病斑似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明显,深褐色,周围还可出现黄色晕圈。发病严重时,单张叶片上病斑可多达数百个至千余个,并由许多病斑联合形成大型不规则的斑块,致使叶片干枯,由此俗称茭白叶枯病。

  叶鞘染病,呈褐色椭圆形病斑,或似纺锤形或不规则形,但病斑较大,数量少,仅发生在叶鞘上部。多雨潮湿时,叶片和叶鞘病部产生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  病菌以孢子及菌丝体附着在老病株上或随残留病叶遗留在田间越冬。病菌抗寒、抗旱能力较强,在干燥条件下病菌仍然可存活数年。第二年春暖后,越冬的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靠雨水传播危害新叶引起初次侵染。新叶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靠雨水再反复传播引起大量发病。

  病菌喜高温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15~37℃;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5%左右;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采收期;发病潜育期5~7天。

  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茭白胡麻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6~9月。年度间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夏秋季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缺肥的田块发病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植株生长不良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措施】

  (1)清洁田园:冬前割茬时将残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叶残留量。

  (2)加强肥水管理:冬施腊肥,春施发苗肥,增施腐熟后的有机肥,不偏施氮肥,促进茭白生长,提高抗病力。同时选择无病田块留种。

  (3)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

  连续喷雾防治2~3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必要时可增加喷药次数。

  绿色防治用药:可选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75克);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50克)等喷雾防治。

  常规防治用药: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25~150克);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75克)、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1000~15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75克)等喷雾防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言论
   第A03版:动态
   第A04版:人物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种植
   第B08版:养殖
冬前小麦旺苗早预防
茭白胡麻斑病
油菜防寒防冻及灾后恢复措施
冬季大棚芹菜种植要防止5大病害
冬季光弱 辣甜椒吊枝要拉大距离
茨菇怎么种植
东方城乡报种植B07茭白胡麻斑病 2018-12-25 2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