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浜斗就是对一些浜梢在枯水期形成的槽沟洼塘等,将其剩水拷干捉鱼。故这种捉鱼方法俗称拷浜斗。自家村的周边有那几只浜的浜梢有槽沟洼塘,乡民们都记在心中。这些槽沟洼塘到了黄梅大水发时,水会漫流进去与浜通联成一体,导致浜里的鱼亦游入里面。水退去后又与浜隔断,游进去了的鱼亦被困在其中。里面的水经过一个盛夏的蒸发,到了冬闲时期已很少了。拷干这些槽沟洼塘里的剩水,只需一两个人花一天时间就完事,故都是由一家人为之。由于这些资源少,又不是“专属”,谁先得手就是谁的,故竞争十分激烈,届时父子搭挡、兄弟搭档、夫妻搭档,手持脸盆、水桶等拷水工具,脚穿全高统胶鞋,去各浜梢寻找尚未被人拷干过的槽沟洼塘去拷鱼。这些很多人不会去在意的槽沟洼塘,往往里面藏了很多鱼,乃至大鱼。巧起来自家吃不完,还可拿到鱼市场上去卖钱。
昔日每年霜降过后,我就干这事,回忆起来那种情景总让我兴奋不已。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年刚过霜降,一天我吃好早饭就背起草篮,到紧靠在稻田旁和打水机口下的一条水沟里去捞“水游筋”给羊吃,两手刚扯动水面上的水游筋,忽听“哐通”一声,一条足有斤重的鲤鱼因受惊吓而跳出水面,这让我有惊有喜。因为我和大家一样,认为这段水沟不通浜,不会有鱼,故两年多来都没在意它。这次见有鱼,且是条大鲤鱼,凭我的经验断定沟里会有很多鱼。我怕别人知道,便不动声色地回家。怕夜长梦多,随即就拿了台生产队里的“吸粪泵”,上水沟里去抽水,当沟里的水快要干时,那鱼便乱蹿乱跳起来。“哐通”“哐通”响成一片,我见此开心得手舞足蹈。只顾下沟里去捉鱼,根本不知道冷,不知道自己的脸上身上溅满了泥浆水,人像刚从泥洞里拔出来似的。其实水里捉鱼,再从容的人亦会手忙脚乱的。一段不到十米长的沟,竟捉到到了十多斤鱼,最大的一条鲤鱼二斤多重。回到家里爸妈见了高兴得嘴像敲开木鱼合不拢!爸妈把鱼除了留足自家过冬至过年的外,还将多余的鱼拿到南翔鱼市场去卖了三元多钱,惹得村上人眼热不已。特别是像我一样热衷于干这事的人叹息地说:“真是仙鱼,有水就会有鱼!”怪怨自家头脑呆笨,失去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