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是一个“比喻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的成语。富于这种“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正如梁实秋在《雅舍小品·退休》中所说的“真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人是少而又少的”。而在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了40余载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宗廷沼先生,恰恰是“少而又少”之中令人叹服的一员。在他进入了“年届七十古来稀”之时,竟然还能老当益壮地捧出让人弹眼落睛的长篇小说《凤翔一枝花》来,不能不令人对他肃然起敬。创作长篇小说所要花费的心血、所要付出的艰辛,不曾尝试过的人,显然是无法深切体验到的,只有那些对文学的痴迷浸润到了骨髓里的自讨苦吃者方能成就得了这般非凡的雄心壮志。作为与宗廷沼在文学之路上携手走过了40余年的挚友,我有幸成了他长篇大作《凤翔一枝花》的第一位拜读者。当宗老兄把厚厚的一迭打印稿送到我手上时,敬佩之余,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稿,当然是要先睹为快了。目光一触到赫然在卷首语中的那句“献给新中国第一代弄堂天使”的话语时,马上使我心有灵犀一点通了:这显然是一本书写被西方媒体喻之为“东方一枝花”的弄堂生活题材的作品,心头难免会“咯噔”生疑:像这种人们司空见惯且又零星琐碎的弄堂题材,要想妙笔生花写得风生水起抓得住读者的心,难度肯定要比那些讨巧的热门的题材大得多。一般说来,越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东西越是难以得心应手地把握、难以淋漓尽致地表达。何况作者截取的是上海刚刚解放时的一段弄堂生活,讲述的是新中国第一代“弄堂天使”的故事。而那时还是一个孩子的他,要想塑造好一群符合那个特定环境中让人信服的人物形象,谈何容易?倘若把握不准确,恐怕难免会有弄巧成拙之虞。然而我的这种无端担忧,却很快就成了杞人忧天,没想到宗廷沼把这部长篇小说写得格外地吸引人:活脱脱地还原出了当初的时代风貌及特定的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勾勒出了一条故事性很强的情节线,塑造出了一个一个符合那时特点的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越读越让我兴致盎然舍不得释卷,越读越让人感慨不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作者将一些微不足道而习以为常的素材,去芜存菁,匠心独运地细磨出了魅力独具的磁力,足见其提炼素材、谋篇布局、捕捉细节等诸多方面文学功底的深厚。常言道:姜是老的辣。这显然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
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新中国第一代“弄堂天使”的形象,是一位出身于名医世家为了躲避纨绔子弟的抢婚,偕同心上人历经苦难逃婚到浦东东泾镇的小脚美女。她是在1949年7月24日上海突遇的一场惊天动地的特大台风中,“摇着小脚自告奋勇参加了救援队伍,不仅奋不顾身地冲在前面,而且还临危不乱地动脑筋巧妙地排除着险情。”弄堂干部韩大姐与南下干部老杨发现了“这个小脚新娘是个热心肠的人,同时发现她的一手毛笔字写得漂亮,遇上难事能够灵活机动地解决”,认定这个美貌的才女是凤翔里的一个难得的人才。就这样,在居委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培养她走进了“弄堂天使”的队伍。杨小琼不负众望,凭着热情才干与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渐成为一位深受居民爱戴的里弄干部。
宗廷沼能将如此平淡无奇的题材处理得如此吸引人,塑造出了令人喜欢不尽的人物形象,完全得益于他编排故事的非凡能力与善用细节塑造人物的炉火纯青的功底。
或许是作者早年擅长于故事创作的缘由,宗廷沼捕捉素材编排故事的功夫在《凤翔一枝花》中就充分体现出来了。他得心应手地把发生在一个个人物身上的单独故事,互为犄角地嫁接到了主要人物杨小琼的身上,并勾勒成了整个长篇中的一条连贯顺畅的情节线。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不少,像小香瓜、小辣椒、阿六及男扮女装的潜伏特务、苏作家等等,每个人物出场,都会有一个精彩得引人入胜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之不仅不感到乏味、拖沓,反而会增添趣味。再则,作者还匠心独运地将每个小故事中的人物,连接到整个故事的第一主角杨小琼的身上,宛似把一颗颗迥异的珠子用一根红线串起来形成了一圈相映成趣的珠链一般,五彩缤纷的,煞是好看。不用说,自然就会令人爱不释手了。比如说,浦东姑娘小香瓜与小苏北喜结连理,新婚之夜遭受垂涎小香瓜美貌已久的恶人的恶作剧,致使小苏北的误解而起了矛盾,最后在聪明的杨小琼抽丝剥茧的调解下,才得以冰释前嫌和好如初。这不是很吸引人吗?何况,善于讲故事的作者还具有着绘声绘色讲透故事的本事:小香瓜是因生有着两只十分诱人的“小香瓜”而得此雅号的,她的貌美及身材的曼妙,当然会引起非分之想者的想入非非。诸如此类的小故事生动地套进大故事中的例子,在《凤翔一枝花》中可谓是比比皆是,不知不觉地起到了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效果。
一般人知道: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不应是平铺直叙的介绍,而是应该用符合人物性格的细节来刻画的。生动的细节运用恰当,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之所塑造的人物既可信又栩栩如生。《凤翔一枝花》中的各个人物,作者都不是贴标签式的生搬硬凑,而且善于选用一些颇具生活气息的细节来刻画的。这样就使得出现在长篇中的各个人物避免了脸谱化,而且个性鲜明独具。其中弄堂天使杨小琼显然是作者情有独钟而选用细节着墨最多的一位。杨小琼出生于世代相传的名医之家,幼时被观念陈旧的祖母裹过小脚,后被远行归家见过世面的祖父一怒冲冠亲手为宝贝孙女拆了包脚布,身心才得以健康成长。她的聪颖好学,从小耳濡目染长辈们精湛的医术,颇有点无师自通的味道。随着年岁的增加她出落成了一个人见人赞的美女,作者借以“许多慕名而来的病人借机观赏杨家庭园里倍受帝王宠爱的琼花,实则意欲一睹如花似玉的小琼姑娘的风采……”没有实写,而是以琼花反衬了她的美貌。又以“琼姑娘的身上有仙气,给病人摸摸额头把把脉说说话,病人就觉得好了几分……”,突出了小琼美貌与聪慧的特殊“仙气”。不过嘛,好花有人采。美貌灵巧的姑娘难免会引来纨绔子弟的垂涎,小琼招致来了有财有势的胡衙内的抢亲厄运。谁料到小琼提前一天与心上人逃婚了,并在河边布下了“绣花鞋”疑阵。这一细节衬托出了杨小琼临危不惧的才智。她走上了弄堂干部岗位之后,作者就选用了许多叫人信服的细节,来刻画、来烘托杨小琼这位小脚美女干部的善良、热心与聪明能干。另外,作者也选挑了一些生活情趣十足的细节,比如新婚夫妻对性生活分寸把握得很好的妙趣横生的细节,来体现一个新嫁娘应有的情趣;再比如在接受苏作家采访时,小琼在为他准备了一份小点心,苏作家在推托时无意触碰到她乳房时尴尬、羞色的一连串细节描写,使之杨小琼这个人物更为有血有肉立体感更强了。而在其他一些人物的塑造上,作者也是运用各种恰到好处的细节,来入木三分地刻画,所以,出现在小说中的众多人物,各具个性特点,诱人喜爱有加。衡量一部长篇的成功与否,人物塑造显然是最为关键的,用细节来塑造人物,宗廷沼可以说是做得相当成功。此类细节,妙在其中的众多精彩,有待读者去亲自品读,亲自体会了。
感谢“常青藤”老作家为我们奉献了楚楚动人的“一枝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