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曝出不少“体验”的新闻。如“四川多地粮食局长带头体验挨饿”;各地网友“挑战不可能任务:6.3元钱过一天”等。有人认为这是在“作秀”,也有人认为“体验本身不错,如能在实际生活中将其精神持之以恒,也不失为倡导廉政文化和低碳生活、反对奢侈生活方式之举”。
前者是成都市粮食局以及下属各分局1000多名干部,为响应国家粮食局“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的倡议,根据自身情况不同程度地参加的一次“饥饿体验”活动。包括局长本人,这天也只饮用适量的清水,不吃主食;其他各粮食分局的食堂,这天也暂停开伙,集体“体验饥饿”,以此来唤起全社会重视粮食安全,从而珍惜粮食,节约粮食。
而体验一天只花6.3元的生活,也事出有因。去年11月底,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将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作为全国新的扶贫标准。按此标准,我国尚有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而贫困线下的每个人日均消费仅6.3元。为增进公众对贫困的感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出了“6.3元过一天”的倡议。当然,在一线城市,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有不少网友晒出了“6.3元过一天”的诸多方案。如用泡面、馒头、榨菜过一天;一整天躺在床上只吃一顿饭等。
虽然,“体验”只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从中获益不少。许多体验者表示,自己只是用了一天的时间来体验艰苦生活,而贫困人群每天都要过这样的日子,换位思考一下,就觉得日常生活中的确应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无论是自掏腰包还是公费埋单,都不能铺张浪费,省下来给贫困人群更多的关爱才对。这样的认识无疑是积极的,只是要落实在长期的实际行动上,而不是只有在“体验”时才有这个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