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政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破除城乡壁垒“路线图”

  相关政策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发挥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统筹和要素保障作用,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一轮的阶段性部署,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绘就了美好蓝图、制定了行动路线。

  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行动实施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而在《规划》中,则更具体地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首席科学家韩一军说,这说明,城乡融合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作用。

  从农业国家转型为现代化国家,过去数十年中,工农城乡关系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点。从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到本世纪初这种关系出现反转,开始构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十八大之后进一步创新提出工农互惠、城乡一体。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应该说,新的《规划》既是对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贯彻落实,也是对推进我国城乡深度融合的谋篇布局,是时间表,也是路线图,城乡关系又有了新的定位。《规划》提出的“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可以看作是城乡持续融合的重要举措。韩一军介绍,包括规划中提出的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等,都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途径,事实上,2024年城镇化率已达到67%,我国的城镇化已经到了中后期,尽管未来还会有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镇,但同时,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城市老年人口向乡村流动的逆城市化现象。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县域成为突破点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规划》进一步明确指出,“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一体推进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和治理,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是我国首次提出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在中国,县域是非常重要的行政单元,也是非常特殊的经济区域。”韩一军介绍,“2013年到2023年之间,县域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占全国GDP的一半,县域占全国90%的国土面积、52%以上的人口,县城还是城乡之间的连接点、纽带中枢,天然具有城乡融合发展优势。”

  如何在县域内破除二元结构?韩一军说,“规划中首次提出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提出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就意味着,未来要在县域内部率先实施更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土地、资金、人才、管理以及数据等各种要素更加畅通流动。”

  公共服务的差异,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消除城乡差距的重要领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部分,这些年来,我国的乡村水电路气网等硬件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绝大部分地方,实现了硬化路入户,自来水、天然气也越来越向乡村普及。这方面的建设仍在持续,未来乡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也更优越。在公共服务方面,农民更加关注教育、医疗、养老等内容,规划提出的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意味着需要给农村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呈加快趋势。

  乡村六大产业

  有五类需要城乡融合

  针对县域发展,多个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曾特别提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仍然提出要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规模达到60万亿元左右,我国农业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大约占GDP的16.24%,其中大部分布局在县域。与此同时,县域还是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2023年,中国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46.3%。有预测显示,到2030年,中国有66%的个人消费增量都将来自县域。

  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将乡村产业归纳为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六大类。这六大类产业,除了第一个种养业之外,其余五类的发展,本质上都需要进一步破除县域内的二元结构,这也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规划》共同强调的。比如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则提出,“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举例来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最大的难题可能就是用地,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很难解决,但通过统一的要素市场,就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县域的未来

  城乡融合的图景

  2018年,我国出台首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而前不久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是我国的第二个乡村振兴规划。要理解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要放在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的大背景下深刻领会。

  和第一个规划相比,此次发布的规划更加具体和明确,比如提出了2027和2035两个年度目标,到202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已经10年,所以规划提出要取得突破性进展,2035年的阶段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重中之重。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县域的发展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乡村产业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人才,乡村现代产业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才,从哪里来?要从城市来。在过去,城乡之间的差别,使得乡村的吸引力不足,而乡村产业的发展程度,也不足以吸引足够的人才。除了人才,还有资金、市场。韩一军说,从资金上来说,需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也必然要求城乡融合进一步推进、二元壁垒进一步破除。

  随着产业、文化、人才、组织、生态五大振兴的不断推进,乡村的活力会一点点回来,这个活力的根基,基于产业发展,而产业的发展,必然会进一步加快城乡融合的进程。我相信,未来乡村会越来越美,基础设施会越来越完善,公共服务会越来越丰富,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去乡村创新创业,这样我国城乡深度融合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来源:《新京报》)

  延伸

  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每天都在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先后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等,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各地区各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砥砺奋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我国粮食产量实现新的突破,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新时代的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农民更有奔头。

  要看到,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做到规划先行、精准施策。《规划》科学制定到2027年、2035年的主要目标,细化实化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具有极强的前瞻性、针对性、系统性。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为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要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增进农民福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切实贯彻落实《规划》,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好《规划》强调的“八个坚持”和“三个统筹”,确保方向正确、方法科学、方案落地见效。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要统筹不同区域,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提升。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新时代新征程上,只要我们按规律行事、按规划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积小胜为大成,就一定能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来源:求是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言论
   第04版:动态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政策
   第07版:借鉴
   第08版:国际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破除城乡壁垒“路线图”
东方城乡报政策06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破除城乡壁垒“路线图” 2025-04-08 2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