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
午后,走进富阳湖源乡双喜村梅洲坝景区正逢下雨。站在驭水山居(又名梅驿山居)宽敞整洁的阳台上眺望湖源山水,犹如置身于美轮美奂的梦境之中,又好像干涸已久的心一下子被润透了淋醒了。于是索性走出山居让自己成为风景中人,也好尽情享受雨的滋润。
是时五月,临近入梅,雨也就多了几分缠绵温婉。往日那秀绝尘寰的青山峰峦、茂林修竹、烂漫山花和精美的农家楼舍倏然间都被洇润得格外明朗盎然,让人只想守住这湿润清新的日子。若是风和日丽,山居四周的杜鹃花、月季花、豌豆花、八瓣菊和许多不知名的花儿定会招来无数拈花惹草的小生灵。可此时的雨越下越密,而不见蜂飞蝶舞,也听不见鸟们的欢唱。除了雨落树叶的窸窣低吟,还有哗哗作响的流水之声随着雨丝飘荡而来,似乎要你透过雨丝去想象雨中山水的朦胧与诗意。然而,眼前的山水并不朦胧缥缈,只是山头和山脊错落间偶尔生出灰白的雾霭缭绕一阵就悄然隐去了。这时,山峦的起伏林木的层次叠翠分明;宽广的湖面也越发纯净明亮,像是嵌在两山之间巨大的光面翡翠,映照着两侧青山,也映照着古朴静美的六角梅洲亭。此刻,我循着影影绰绰的倒影,惊喜地发现湖面一侧两坝之间百米多长的琴键式步道未被湖水漫没,并有行人悠然往返两岸。原来,环湖堰坝依山而筑,设有多个堰坎和闸门等“机关”,从而使整个梅洲堰坝集水库、泄洪、通行和景观为一体,且一年四季堰内湖水始终保持恰好水位。漫步于高出水面的步道宛如脚尖在水面上“弹琴”。而连接步道的阶梯堰坎因湖水的落差而形成一排排阶梯瀑布。无论是远眺还是近观,飞流的瀑布就像一排排脱缰的骏马朝着下游雄伟的梅洲大桥奔腾而去。面对如此壮观美景,我不得不敬佩湖源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因为是他们彻底翻去了“壶源十八渡,渡渡要脱裤”的历史,让千年的古渡口焕发出美丽青春。
同样,青春般美丽的还有驭水山居门前一条婉转逶迤的溪流。涓涓的溪水是雨的精灵,山的律动,更是生命的本源。我顺着清纯的溪流去朝圣心中的风景,相伴的是山居人家的情义。我想:能与这样的雨这样的溪和山居主人潘文华何田凤夫妇相遇也算是难得的幸运。
这不,连绵的山峦稍染一抹黛青,山居主人就亲切呼唤我们用餐了。而在我逆溪回转的瞬间,意外看见古银杏树上有两只并无遮蔽的长尾灰喜鹊在雨中交头接耳。有趣的是它们时而抖抖翅膀,时而互相梳理,那耳鬓厮磨的样子俨如一对爱伴归巢前的梳妆抚慰。由此我深信:世间纵然有风雨,但真情无论何时都会闪烁光芒。就像那对喜鹊,彼此的真实是心灵的交融和相逢的珍惜,也是情感的敬畏。而这种真实好比荒漠的甘霖和清澈的溪水,净化的是心灵,滋润的是心田。同时也会令我想起“梅洲古渡”标牌上的美丽话语:“山谷里的风,催促我们相逢;这么近,这么美,周末到湖源”。开心的是这次相逢又在周末,还有五月的雨。
今夜,雨滴和溪水好伴我安然入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