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娟
“品尝小时候的味道”“种果蔬也是种情怀”“让时尚走进田头”,是杨玉娟一直挂在嘴边的口头语,这些年来,她起早摸黑,全心回馈土地,通过勤学善思,探索“新农人+时尚”的独特追求,开辟出一片与众不同的农业科普与公益实践相结合的新天地。
□吴毓 记者 王平
来自“星星”的孩子
用修篱玩耍种果蔬
在浩瀚的星空中,总有那么几颗星星特别耀眼,与其他的星星格格不入。在人们的身边,就有着这样一群“星星”的孩子,身披孤独的星光,以独特的方式,理解和感知这个世界。
2023年,杨玉娟把自己创办的羊鑫果蔬专业合作社,试点闵行“星星”的孩子社会实践家园。她在羊鑫合作社的墙上,绘制出一位姐姐捧着一筐蔬菜,旁边围绕着一群孩子,背景用各种果蔬和星星点缀的图画,表达自己的初心;她投资5万多元购买各式玩具、野营用的轮胎、座椅、摩托车及绘画用具,伴随合作社原先收藏的农具,鼓励有一定自理能力的孤独症患儿,能走进来,在好玩会玩当中,放飞心情,涂抹绘画,创造快乐。
帮助一个孩子,就是帮助一个家庭。杨玉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和闵行区儿童自闭症协会联手,让区内外的自闭症儿童,轮流到合作社玩耍,双休日和家长一起走进合作社,亲近大自然,通过现场采摘、田间课堂、瓜果品尝,和农艺师互动游戏方式,寻找自然疗愈样式;她不仅让孩子们身心愉悦,也解放孩子们父母的双手。杨玉娟还把孩子们在合作社所见所闻的绘画,细心装裱镜框,保存陈列出来,有的还制作文创产品,提供游人参观。因此这些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来合作社活动。
现在已有上百位自闭症儿童,经常在合作社玩耍、参与简单的果蔬包装,做一天“羊鑫人”。这些孩子们当中,有3位原先不愿开口的孩子,已能主动与大家交流了。而其中的元元、童童和奇奇(均化名)3位孩子,现已圆了“就业梦”,成为合作社里的一员,享受工资待遇和社保福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看到他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热衷公益和慈善的杨玉娟,感到特别的欣慰。
精心打造
特色农业科普场景
30年前,杨玉娟从10万元起家,事业越做越大,而创办果蔬专业合作社,是她从乡村振兴出发,按照特大型城市发展都市农业生态理念,让更多市民品尝小时候的味道,2005年开始全新探索打造红色苗圃,以寻回人们味蕾里的乡愁。合作社内所有的果蔬,都是当季生态种植,市民可随时随地采摘各种时尚农业果实,品尝当令果蔬,休闲放松、DIY植物种植。
上海羊鑫果蔬专业合作社从合作社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出发,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挖掘潜力创造力,近年来精心组织安排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用心用情发挥科普基地“田间学堂”作用,在多样化特色活动中,打造亮点,营造特色,彰显合作社的职能和作为。
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科普活动。合作社在杨玉娟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市民和青少年科普工作实践,精心组织,用心筹划,全年开展了一系列个性化的科普活动,2023年合作社组织开展25场科普教育活动,来自上海10多个区的各种人群,包括旅游客和寒暑假学生,总计5000多人走进合作社,踊跃参与科普活动。在羊鑫合作社新创建的“田间学校”中,体验“科普+田间学校”的滋味,接受科普知识传递,采摘果蔬作物,DLY非遗活动,品尝烧烤和时令新鲜的果蔬,将合作社“田间学校”变身“科普学堂”,形成以市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向导、以田间科普学堂为课堂的崭新平台,为市民和青少年提供家门口感受农耕文化。
打造亮点,激发参与人群兴趣。合作社不断通过打造亮点,着眼激发兴趣,通过创意科普展览、科普实践、科普讲座等,吸引了大量市民和学生走进来,沉浸其中,体验乐趣。合作社开设科普图书馆,投入50000多元,购买合作社科普基础设施和资料,在提供优质科普公共服务同时,增强科普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公众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合作社科普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志愿者创意和二度传播,帮助走进合作社的人群,更加快速了解农业科普知识,增强科学意识和鉴别能力,亲近了大自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努力营造出爱生活、懂科学的良好环境。吴泾永德社区、紫竹第二小学的学生,参加了合作社的科普活动,还延伸活动人群,把周边地区的居民和家长,都吸引到合作社里来,参与到“做一日羊鑫人”活动中来,过足了家门口放飞心情的田园休闲惬意瘾。
务实驱动,开发科普新场景。合作社以务实追求为目标,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充分利用本土良好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种植具有竞争优势的草莓番茄、八月炸、欧冠蜜梨、红美人等农产品。在增加市场效益和科普影响力的同时,有效带动合作社周边的10余户农户,运用手把手传授、农艺师进农户、网络课程、赠送农作物秧苗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科普基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