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闲人不闲,桃园管护忙

  □记者 许怡彬

  寒冬腊月,进入农业冬闲时节,而在青浦区金泽镇哈玛匠果园里,工人们正挥舞着大剪子,为果园中的桃树们修剪枝条,早早为今年桃树丰产打好基础。

  要让果子长得好,修剪是一个重要环节。学习果树育种栽培20年的果园主理人黄伟有一套自己的种植理念,生态绿色、追求卓越,这就意味着要在果品生长过程中下大力气、花大功夫。眼下,就是桃树田间管理的关键季节。

  漫步果园,巨大的桃树自由生长,因其两者之间的间距有6米之宽,并不显得拥挤。“桃树是会疯长的,如果按照以往的种植方式间距仅两三米的话,会‘打架’的,枝头会有很多区域都见不到阳光,商品率自然就降低了。我们果园现在的桃树间距有6米,再加上适当的疏果,就很好解决了‘打架’问题。”黄伟介绍,常规生长的桃树会有很多不必要的徒长枝、下垂枝,冬季剪枝就是要将这些不利于结果的“废枝”进行剪除。区别于农业“要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的传统观念,黄伟强调自己的种植理念是稀植,合理利用种植空间,减少产品数量、提高果品品质,大胆剪枝也是基于此。

  基地不仅要修剪桃树,还要对它们进行整形,让未来的每一颗桃子都能享受“阳光雨露”。因此,基地的桃树呈现统一的树形:每棵树有两根主枝,每根主枝上各有一些侧枝,将来,果实就主要长在侧枝上。相比未经修剪的桃树,一棵棵桃树去除了“张牙舞爪”伸向四周的粗枝,只留下强壮的主枝和一些细小的侧枝,显得相当“清爽”。

  据介绍,目前果园一亩地只种15—20棵,以便更好地进行精细化管理。所谓的精细化管理,不光包含前期的深度起垄、打造暗渠等基础设施,在日常的养护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果树下铺满了机器粉碎后的树叶,是它们纯天然的养料。垄间种植大麦草,脚踩上去软绵绵的,可用于改良土壤、增加肥力、防止土壤板结,还能改善果园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在园内作业的工人,大多是两鬓斑白的老农人,当下农业人口的老龄化是实实在在摆在农业从业者面前的问题,也因此,机械化的推广普及迫在眉睫。谈到“老龄化”问题,黄伟表示,正是考虑到用工难的因素,基地采用稀植后,更便于机械化操作,如修剪枝干的升降平台,自动驾驶的割草机、穴耕机、撒肥机等机械都能顺利在树与树的间隙之中穿梭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言论
   第04版:动态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政策
   第07版:借鉴
   第08版:国际
报头
400余款“川字号”农特产品丰富上海市民餐桌
冬闲人不闲,桃园管护忙
嘉定:地产草莓大规模上市 新优品种“崭露头角”
广告
东方城乡报一版要闻01冬闲人不闲,桃园管护忙 2024-01-16 2 2024年01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