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佳慧
根据派读《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宠物猫的数量为6536万只。越来越多人爱猫爱狗,我国的宠物经济也在飞速增长,尤其是在宠物医疗这一细分领域。疫苗、诊疗、体检等服务事关“主子”们的健康,但在我国的发展却稍显滞后。
好消息是,国产猫三联疫苗的研发终于迎来了重大突破。
去年8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伴侣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技术团队研发的猫鼻气管炎、猫杯状病毒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三联灭活疫苗通过农业农村部应急评价,获得生产批准。截至目前,第一批55万份疫苗已经生产完毕,等待中国兽药监察所的批签发。
这标志着国产猫用疫苗实现零的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进口猫疫苗在我国的绝对垄断地位,对促进我国宠物猫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产替代
猫鼻气管炎、猫杯状病毒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猫最常发生的三大传染病,而猫三联疫苗几乎是每一位养猫人士的刚需。
2011年,全球动物保健公司硕腾的“妙三多”猫三联疫苗通过审批进入中国市场,直到今天在市场上依然是“一家独大”。
实际上,不论是消费终端,还是研发前端,都“苦无疫苗久矣”。相较于犬类疫苗,国内猫类疫苗的发展较为缓慢,长期以来都无法实现国产替代。不断增长的宠物猫数量,日益庞大的宠物疫苗市场,被进口疫苗完全垄断。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妙三多”一度出现缺货、涨价,甚至假货横行的现象,不少养猫人士为宠物的疫苗接种问题焦虑发愁。与此同时,市场上的进口产品年代久远,且对我国当前的流行毒株并不能提供完全有效的保护。
为了打破这个局面,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伴侣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技术团队历时近10年,从3000余份临床样本中筛选出我国这三种猫核心传染病的优势流行毒株。通过多次工艺优化和攻毒评价,最终成功研制了国产版猫三联灭活疫苗。
在陌生的领域,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和专业人才,研发团队硬是通过自我学习啃下了这根“硬骨头”。另外,在疫苗研制过程中,为克服我国没有猫实验动物标准化这一困境,该团队还独立开发出配套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已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伴侣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技术团队骨干专家、猫三联疫苗主要完成人孟春春博士表示,这些检测方法为后续我国实验动物猫相关标准的建立和猫用系列生物制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起步晚,但必须跑得快
虽然我国宠物医疗产业的研发起步晚,但必须跑得快。
宠物产业蓬勃发展,正在成为现代农业的新兴产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宠物医疗虽然已成为宠物行业的第二大细分市场,但相关产品却十分匮乏。一方面,是宠物用药的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公共卫生安全也同样受到关注和重视,新冠之后,人畜共患病会不会越来越多?这是宠物药研发面临的紧迫现实。
(下转2版) (上接1版)
就以猫三联疫苗来说,国外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了不同类型的猫四联或者猫五联疫苗,而我国在猫用疫苗研发领域才刚刚起步,只是一个‘零’的突破,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伴侣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技术团队首席科学家、猫三联疫苗研发负责人刘光清研究员告诉记者。此次猫三联疫苗的研发,为团队切入了宠物药品研发的赛道。基础性研发之后,未来或将布局伴侣动物的多联疫苗研制以及宠物创新药的研制。
事实上,此次猫三联疫苗获得应急评价,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国家对于兽药审批政策的调整优化。
2021年,农业农村部修订的《兽药注册评审工作程序》针对不同情形采取4种不同评审方式。应急评价是对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所需的兽药进行的专项审批流程。在通过应急评价后,相关企业可尽快推进产品的试生产、临时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申请工作,并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实现产品上市。其中对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所需疫苗,可采取应急评价方式。
2022年,农业农村部修订《兽药注册办法》和新兽药注册资料要求,进一步引导相关企业聚焦宠物用药板块,并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企业重点解决宠物生物制品领域“卡脖子”问题,提高研发效率,全力推进宠物疫苗进入中国制造时代。
我国在宠物用药审批上的巨大进步,为宠物药研发注入强心剂。而在猫三联疫苗成功实现国产化后,我国的宠物药研发环境能不能更好?是否有利于更多的宠物药实现国产替代,甚至研发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上海正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医药研发实力雄厚,在宠物药的研发上也应得到更多政策和资金扶持,“不仅是为了宠物健康,也是为了人的健康,以宠物为切入口开展相关疾病的研究,将为人的创新药开发提供重要参考。”孟春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