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明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临近,小区里离乡背井的游子归心似箭,纷纷背起行囊回家团聚。邻居们已将新桃换旧符,亲戚来来往往,喜气洋洋,出嫁的女儿们纷纷回家团圆,参加祭祖磕头仪式。“春到堂前增瑞气,日临庭上起祥光”,这是我家新贴的春联。由于儿子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学习,因此我的妻子、媳妇、孙女也随同去了美国,所以今年的春节,只有我与95岁的母亲相陪伴了。
从小年夜开始,母亲就一直盼望大儿子(我大哥)回家。大年夜一早,母亲就自言自语地嘀咕:“我虽然把院子大门锁上了,但是我常常听着,是否有叫开门的声音,桂生(我大哥)是否会回来。”母亲坐在沙发上,常不住地站起来,目光移向窗外。好友请我们母子俩去吃饭,娘回答说:“我坚决不去,我要等大儿子回家。”
除夕晚上,随着爆竹声响彻云霄,母亲的眼睛开始渐渐湿润,不断叹气,“看来,今天他不来了,今年年夜里他不回来了。”哥哥一人开了两家旅馆,工作很忙,自有全面安排。但面对母亲痛苦的等待和煎熬的思念,我再也憋不住了,不得不打电话给哥哥,“娘天天想着你,盼你回家过年,什么时候回家?”答复是初三一定回来。初三一起床,母亲自语似的低声说:“如果你也不在,我一个人就要哭了。”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分明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委屈、一丝无奈、一丝失望,更看到了一丝淡淡的忧伤……这是一个老母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傍晚时分,大哥一家终于来了。母亲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在饭桌上,她告诉我们:你们有空要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听着母亲的话,我感慨良深——作为子女应尽量找时间和爸妈在一起,哪怕听听他们的唠叨也好,不要等失去了才去珍惜。若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则为时已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