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达国家乡村文化治理的典型经验

  欧美及亚洲各国根据自身国情采取不同的乡村文化治理模式,对典型发达国家乡村文化治理模式的分析,为我国乡村文化治理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提供宝贵经验。

  ●欧美发达国家

  乡村文化治理模式

  美国。美国乡村发展系统完善,在培育与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以非营利性机构为体制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技术基础、以人才为保障、以法律为支撑。首先,美国在乡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科学划分政府和各社会主体的责任,积极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鼓励乡村居民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推动乡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在培育高雅文化时,非营利性文化产业机构或团体在各个城市和乡镇发挥作用,普及文化艺术教育、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并提供就业岗位。其次,美国积极推动科技和文化融合,推动文化产品在形式、内容、销售等方面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再次,美国的人才保障机制吸引来自全球的人才,为乡村文化创新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推动乡村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最后,美国极为重视法律在乡村振兴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于1790年颁布实施《版权法》并不断调整和完善,形成严密的文化版权保障,有效保护文化创作者的权益,为美国乡村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同时,美国还颁布实施农业法案等100多部重要法律,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乡村发展法律体系,不断适应乡村发展形势的变化。

  英国。英国的乡村文化治理与乡村文化的发展、保护及乡村的发展密切相关。经历工业革命后,英国的乡村文化治理从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入手,从环保意识启蒙到理念推广,再到付诸各项政策实践和立法规范,英国现代乡村文化逐渐形成并有所发展。首先,在乡村发展政策方面,英国注重将城市和乡村规划相结合,推行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设置绿化带、建设国家公园和划定“杰出自然景观区”等保护乡村土地和景观,并重视乡村的独特性与多样化,完整保存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土人情和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另外,英国采用综合乡村发展政策,乡村发展战略的制订强调“自下而上”,注重地方需求,强调社区建设,注重乡村发展计划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其次,注重相关法律保障。从颁布实施第一部《农业法》开始,英国乡村的每一步发展都伴随着法律的发展和完善,不断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除此之外各种委员会如国家公园委员会和乡村委员会,分别在保护乡村景观、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方面发挥作用。

  法国。相比其他西欧发达国家,法国乡村的发展具有人口向城市迁移规模小、速度慢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二战后法国进入“光荣30年”,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乡村建设与发展进入黄金期。首先,乡村公共政策演变及文化发展方面,乡村地区的公共政策总体上呈现从农业单中心到乡村综合发展、从国家集权到地方主导、从振兴薄弱乡村到发展卓越乡村的政策导向;文化维度在乡村公共政策中则经历从无到有,从单一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为集文化设施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人文景观规划、文化项目开发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战略。其次,法国乡村发展依托当地资源,突出乡村特性;同时,以满足乡村地区多元化的文化诉求为目的,发挥乡村文化的综合效益;激发“自下而上”的乡村复兴,形成多主体合作的乡村文化发展机制。再次,法国制定有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保护包括乡村景观、风土建筑、特色物产、知识技术在内的乡村文化遗产,积极推动当地居民参与打造生态博物馆,发挥居民的积极性,同时,法国还制定有完善的乡村补贴政策,培养职业农民,推动优秀人才返乡发展,为乡村注入人才动力。

  ●亚洲发达国家

  乡村文化治理模式

  日本。日本在乡村文化治理方面采取独特和完备的模式,主要包括造“町”运动、一村一品、人间国宝和大地艺术节等,保证了乡村文化服务供应充分且均衡。首先,二战后日本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快速发展,在加强物质建设的同时注重乡村文化建设,实行造“町”运动,力图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文化供给,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其次,1979年日本发起“一村一品”运动,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并激发农民的主体性,由农民自主参与和决定项目、选择产品或产业进行管理和开发,并打造了一批“乡土专家”,成为“一村一品”运动的带头人和中坚力量;同时日本注重品牌建设和培育,把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农牧产品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挖掘、提升、整合,形成乡村特色,为转化成经济效益提供资源。再次,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文化财保护法》规定设立“人间国宝”制度,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具有“绝技”“绝艺”的人认定为“人间国宝”,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帮其录制技艺,推动传承技艺培养后人,还会给予他们社会上的尊重,挖掘“匠人精神”。最后,创办于2000年的“大地艺术节”,以地理位置偏僻的越后妻有地区为舞台,艺术家们以“人类属于大自然”为主题结合当地的山村和森林进行创作,赋予梯田、农舍、雪景、山川河流不同的美感,实现了艺术创作和自然风景的融合。

  韩国。韩国的乡村文化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村运动”,致力于改变乡村落后面貌,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工农业双赢互动。首先,“新村运动”中政府努力协调和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民自主参与项目开发,大学和研究机构成立相关研究所,专家学者积极调研分析。其次,政府的顶层设计根据“新村运动”发展的5个主要阶段(打牢基础阶段、拓展阶段、充实提高阶段、跨越发展阶段、自我发展阶段)中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积极调动农民积极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发展特色农业,培养“新村运动”民间组织,加强伦理道德和法制意识等精神方面的建设。最后,“新村运动”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引导树立“勤劳、自立、合作”的精神,为乡村文化发展打造精神底蕴。冯永财 李婧 郭利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新农村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关注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发达国家乡村文化治理的典型经验
动态
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快速恶化,濒危物种数量增加
遗失声明
东方城乡报国际08发达国家乡村文化治理的典型经验 2022-08-11 2 2022年08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