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文化的乡土才能留得住乡愁

  【核心提示】 我们不能阻挡乡村的变化,但是我们必须留住乡土文化,有文化的乡土才能留得住乡愁。乡土文化需要重建,重在抓好六个方面:

  □刘奇

  1.坚持三个守住。一是坚守原点。农业文明是中华文明也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不要一提乡土就是落后的、腐朽的、应该抛弃的。18世纪之前的农业文明时代,中华民族一直是人类文化的引领者,几千年的积淀要坚守。国家文化自信的基础是老百姓的文化自信,不可妄自菲薄,乡土文化是根是源是灵魂, 坚守这个原点就守住了中华文化的灵魂。二是坚守初心。乡土文化是以适应乡土为基本特质的。所谓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首先是“人化”,即以本土人共有的意志形成的生活样式。西部山区的农民告诉贾平凹“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中心和边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以当地人观念和认知为基准。其次是“化人”,即不论你来自何方,多么文明,到了这个地方都要遵循这个地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外来的文化或文明能不能被当地接受,为当地所化, 主动权在本土,而不是外人,外人不要轻易干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欲”也不能强加于人。赶农民上楼就违背了初心。三是坚守自我。每个人既是乡土文化的载体,又是传承者,也是创造者。作为载体,要注意学习掌握传统;作为传承者,要注意宣传发扬光大,主动“化人”;作为创造者,要不断自觉地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现代文化。在乡土文化建设中,每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都不可以置身其外,都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义务。

  2.从传统中传承。文化是刻在心里的信条,制度是写在纸上的约束,制度当然也是文化。不能穿拖鞋背心上班是文化,必须穿西服打领带上班是制度。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制度、器物构成文明的三个维度。传统中有精华有糟粕,传承传统,要分清二者。我们讲孝,开展回家运动,但24孝图中的愚孝要剔除。我们弘扬世家大族优秀的家风家教家训,但严酷的宗祠惩罚制度要废除。

  3.在发扬中发展。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在传统中不断发展,随着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人们需求的日益升级,不发展就会被淘汰。传统需要“活化”,《清明上河图》在上海世博会重新被赋予生命。活化要注意不能过度商业化,是建设性破坏,还是破坏性建设要分清。私有制时代农民是无偿劳动,大锅饭时代农民是无效劳动,今天毁坏资源破坏环境就是有害劳动。吸收外来和新鲜的文化,则要注意别什么都要,要有扬弃升华,有一种审美的高度。

  4.重塑新乡贤。贵族精神的特点就是“三自一担当”,自尊、自明、自律,敢于担当。贵族子弟云集的英国伊顿公学,两次世界大战学生参战死亡率40%多,整个英国参战600多万人,死亡率只有12%,足见贵族的担当精神。实际上在中国的乡村,延续上千年的耕读传家的传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比较朴素的贵族传统。其中乡贤就处于核心的作用,他们是乡土文化的精灵,是标杆,是方向,是牵引器,是动力源,没有乡贤的社会就没有活力没有动力没有主力。今天,重塑新乡贤要着重这几类群体,一是离退休人员叶落归根,二是大学生村官,三是城归农民工, 四是接受优秀家风家教家训熏陶的世家大族、名门望族的后裔,五是新富贤能者。应培养他们的勇气、慷慨、正直、自尊、担当等品质,促使他们投身到乡村的扶贫事业、乡村公益建设等方面。

  5.创新五大制度。一是创新新农村产权制度。调查和摸清农村集体资产的家底,创新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和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益。二是创新农村经营制度。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三权”分置制度,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的适度流转。三是创新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把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同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区分开来,发挥市场主体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价格的信号指示与资源配置的作用,把支持保护政策扭曲价格的效应最小化。四是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制度。积极利用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以及特色小镇等新产业、新载体和新媒介,畅通公共资源、经济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通,实现资源和要素的双向流动,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五是创新乡村治理制度。理顺传统治理方式与现代治理方式的关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6.四生五意契合。四生五意就是生产、生活、生态和生意。所谓生意有两层含义,即市场的繁荣和由“四生”孕育出的新的文化创意。重振乡土文化,生产不能脱离生活,生产、生活不能脱离生态, 生意不能脱离生产、生活和生态。四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这样才能打造出高品质的生活、高效率的生产、高文明的生态、高收入的生意以及高水平的文化。

  (摘编自《中国乡村发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新农村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关注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有文化的乡土才能留得住乡愁
时间银行,乡村互助养老新尝试
“样板化”流于“同质化”“铺摊子”易变“烂摊子”
东方城乡报言论A03有文化的乡土才能留得住乡愁 2021-12-28 2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