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树良
在乡村振兴示范村浦东新区宣桥镇腰路村五丰路上,一座座玻璃大棚格外引人关注——这是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里面包含绿叶菜工厂化生产示范区、番茄工厂化种植区、农产品大数据中心等。
在这里,利用设置在室内的控制柜,可实现玻璃温室的自动遮阳、自动保温、自动灌溉、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操作。地上的一排排轨道,既是运输的轨道,又可在冬季利用热水在管道里流动,为栽培槽内的蔬菜加温。温室里的蔬菜种植产量也高,像鸡毛菜一年能收获8-10茬。
“我们集成了AI、IOT、多因子耦合算法、云计算、大数据等国内先进技术成果,实现了‘一屏观全程、一屏管全程’。”上海清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清美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立介绍,数字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相比传统农业,能减少工时消耗95%,减少人工83%,蔬菜灌溉用水节省70%,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生产出真正的“两无化”产品。
这不是宣桥镇和清美集团的首次合作,也不是清美集团布局蔬菜产业的首次尝试。
宣桥镇是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也是上海市率先启动建设的3个蔬菜保护镇之一。
近年来,宣桥镇联合清美集团示范推广绿叶菜机械化信息化种植,实现蔬菜生产“机器换人”工程,从绿叶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包括从整地、作畦、播种、移栽种植、水肥管理等一系列机械化操作,到使用绿叶菜收获机采收,再运送到预冷库、包装车间等,最终实现全过程机械化作业。
在清美集团宣桥镇张家桥基地可以看到,这里的绿叶菜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实现一天单机采收10亩,300亩规模的园艺场只需要8个人,单人劳动生产率是传统产业模式的25倍。除了鸡毛菜,其他如白米苋、长秆茼蒿等绿叶菜,机械化采收的试验和应用也在稳步推进。
由于全程机械化收割的产品均为净菜,不沾泥土,也有效避免了人工多次抓握,可减少蔬菜的二次污染,提高产品品质的可控性,保证绿色生产。
为确保原料供应和质量安全,清美已建设了近5000亩的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
在总面积1015亩的泥城清美蔬菜基地大棚里,白色三叶一芯的鸡毛菜一簇簇生长在基质穴盘内,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茁壮成长。泥城基地采用潮汐灌溉系统,利用落差原理,实现定时给水与施肥。潮汐灌溉通过组织叶面沾湿,预防病害的发生与传播,同时配合基质消毒等绿色技术,实现全季节“零”农药生产。经过全自动播种、潮汐灌溉、机械化采收的清美基质穴盘栽培鸡毛菜品质高、定位高端,最大程度实现了土地高效集约化使用。
据介绍,该基地从生产加工到冷链运输、销售都是一体化的,每天可生产3万-5万斤的高品质绿叶菜,年产量达到1.8万吨,年产值1.08亿元。
每逢寒潮或盛夏,蔬菜的减产乃至于绝收,曾是农民头痛不已的问题。但在科技手段的介入下,在清美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绿叶菜经机械采摘的方式被运送至田头预冷库,让清美蔬菜每日配送量可达上百吨。无论是年初的寒潮,还是七月的酷暑,清美都成功突围出一片“坚强绿”。
2019年,浦东新区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清美集团作为首批5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之一,先后与区内15家合作社、家庭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涉及浦东新区7个镇,采购蔬菜69个品种,年采购量达36000多吨,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增收。清美自建蔬菜基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家庭农场、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种植,并为协作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服务。
清美集团通过蔬菜产业联合体及自建基地采购的蔬菜,经过自有中央工厂进行加工、包装,将本地蔬菜加工为馅料、净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利用清美集团强大的冷链物流,蔬菜直采后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直供清美生鲜门店,以保证蔬菜的优质新鲜,通过打造一二三全产业链,推动了绿叶菜“小产品”实现向“大农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