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名侦探学院5》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讲述了村民们为了保护村里的猫头鹰,设陷阱引诱盗猎者到来并和警方一同将其一网打尽的故事。节目一经播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现在保护野生动物真的已经刻不容缓了,这也是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大家都是相互依存。”“必须要为这个节目点赞,完全让我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太值得反思了。”近年来,随着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断提升,如何切实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也一直是我们正在进行的议题。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跟踪调查,1970年至2016年,全球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68%,而淡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幅甚至达到了84%。WWF认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包括野生动物利用及贸易等在内的因素造成了地球应对大流行病的脆弱性。更有专家表明,人类新发的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来源于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亦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究竟能够做些什么?
首先,我国的多部法律都对野生动物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将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别列入不同名录中,进行分类分级保护。同时,通过立法,对野生动物的猎捕、人工繁育、出售、购买、利用、运输、食用等情形进行了规范。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非法狩猎交易予以明确规制,司法机关据此作出判决于法有据。
其次,为了守护地球大家庭的“家人”们繁荣共生,科学家们用科技手段来持续助力生态研究和保护工作,为守护生物的多样性贡献着力量。通过红外相机技术、“野生生物AI识别系统”和云端的大数据,可以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变化进行分析,控制和减缓环境恶化,在自然保护和环境发展中寻求平衡点,协助开展野生动物的状态监测和保护。在打击野生动物交易犯罪的黑色产业链上,互联网产业也依托于技术设置了举报、监管体系。可以说,科技给予野生动物保护更多值得信任的力量。
对于社会和我们个人而言,保护野生生物,除了拒食野味、大力宣传、监督举报外,我们还应从日常生活习惯上做出实际努力。据估计,每年有480万到127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这些塑料制品不仅会污染海洋环境,还会对野生动物的生活造成强烈的影响。塑料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已经不能忽视了。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谨慎处理废弃塑料,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是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践行。唯有多方共同发力,我们才能筑牢野生动物保护安全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高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