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年产鲜薯助农增收近30亿元
又到广西一年一度秋冬种马铃薯季节。据了解,今年全区春收马铃薯面积达83万亩左右,年产鲜薯65万吨,助农增收近30亿元。为推进秋冬种马铃薯在农民钱粮双增上再立新功,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部署要求,加紧推进落实2021年秋冬种马铃薯生产,力争全年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近年来,广西整合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等技术力量,出台国际上第一个“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马铃薯种植平均亩产达2000公斤左右,被国际著名马铃薯专家孙慧生称为“一场农耕革命,开创了世界模式”。
陕西勉县两项油菜技术
获国家专利
近日,从陕西省勉县农技推广中心获悉,油菜精量播种器和新型种子包衣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两项创新发明的推广应用将改变传统油菜栽培费工费时费种窘状,实现制种油菜生产省工、省时、省种,节本增效,增产增收。
44家粮企联盟
打造“岳阳大米”新名片
近日,“岳阳大米”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力争到2023年‘岳阳大米’品牌服务的覆盖面积达到200万亩,‘岳阳大米’产量达到60万吨以上。”首任联盟理事长姚人勇表示,产业联盟的成立,旨在着力创建和推进“岳阳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提高“岳阳大米”品牌的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带动全市粮食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赋能给力。
吉林粮食总产量
首超八百亿斤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首次达到807.84亿斤,比上年增加47.24亿斤,净增量居全国第二位。粮食单产941.3斤/亩,比上年增加48.7斤/亩,超过全国平均单产水平21.6%。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吉林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内蒙古首批野生食用菌
“打开”欧洲市场
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野生食用菌产品已通过海拉尔海关检验监管,顺利出口至欧洲。据介绍,这批出口欧洲的野生食用菌,是由呼伦贝尔鑫难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与意大利客商签订,货值270万元(人民币)。据官方透露,这批出口欧洲的野生食用菌目前已完成15000公斤干制野生牛肝菌的出口申报及合格评定,并出口至意大利。这也意味着,内蒙古野生食用菌正式开启“打开”欧洲市场的征程。海关方面称,内蒙古首批野生食用菌产品顺利出口欧洲,提升了中国北部边疆食用农产品企业生产积极性。下一步,海拉尔海关将加大出口企业培育力度,帮助出口企业打开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