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养”出了庄园
河南民权县人和镇双飞种养专业合作社夏天有葡萄,冬天有草莓和小番茄,四季养着猪、乌鸡、鹅等畜禽,占地1500亩的基地集科技示范、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于一体。其中葡萄种植面积800亩,此外还建有3500米葡萄长廊、50个温室大棚、65栋标准化圈舍、1个1000立方米沼气池,形成葡萄观光、果蔬采摘、无公害养殖、珍禽园观赏四大功能区。
2007年,李国礼开始探索“猪—沼—菜”种养一体化循环模式,猪舍下建沼气池,猪舍旁建蔬菜大棚,猪舍与蔬菜大棚之间设置气体、热量交换管道。利用沼气池对猪粪进行无害化处理,沼气通过沼气灯在蔬菜大棚内燃烧释放二氧化碳和热量,使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热量增加,从而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施入大棚,可以提高果蔬的品质和产量。看到新型模式效果好,李国礼又扩大了5座蔬菜大棚,养猪规模达到2000多头。
由于温室大棚用工成本越来越高,2008年,李国礼把目光转向了葡萄。早在1954年,地处黄河故道的民权县便开始了葡萄种植,当时所生产的葡萄酒曾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地。凭借成熟的种植经验,李国礼当年流转了500亩土地。为了延长产果期、增加观赏性,他共引种了早、中、晚熟葡萄品种,当年,葡萄便获得了大丰收。
从一人富到全村富
为了让大家减少后顾之忧,2010年,李国礼带领部分村民成立了人和镇双飞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800-12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在双飞庄园的基础上慢慢打造出葡萄观光区、蔬菜草莓采摘区、无公害养殖区、珍禽园观赏区。合作社的葡萄、草莓、小番茄在市场上很抢手,前来游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渐渐地,全村村民都加入到合作社。
依靠着合作社,村民尤其是贫困户都找到了工作。“因为都是日常农活,农民上手很容易,而且常年有活干。”李国礼介绍,夏秋有葡萄,冬春有温室大棚,一个人一天8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目前,合作社长期务工人员有七八十人,用工高峰期时,一天能达到两三百人,涵盖附近十多个村的村民。
产业融合谱新篇
除了种植区和养殖区外,双飞庄园里还建有观景台、生态餐厅以及鸵鸟、七彩山鸡漫步其中的珍禽园,兴建了集葡萄种植观光、葡萄酒酿制、葡萄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葡萄酒堡。
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李国礼表示,下一步庄园将继续扩大葡萄种植面积,丰富旅游项目,努力把田园变乐园,发挥好双飞庄园“全国就业扶贫基地”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现代农业生产中来。站在观景台上,李国礼指着两公里外的公路说:“未来几年,我想从庄园现在的位置一直到那边的公路都种上葡萄,同时打造双飞庄园的葡萄酒品牌,延长葡萄产业链。”
与此同时,李国礼也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近日,第十二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在民权县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众多葡萄酒专家纷纷在论坛上发表专题报告,李国礼边聆听边做好记录。“这些葡萄酒行业大咖的声音平时很难听到,有这样难得的机会肯定要好好把握,这对我们庄园未来如何发展葡萄酒产业很有帮助。”采访刚一结束,李国礼就冒雨返回论坛继续学习。
王帅杰 范亚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