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露台上,望得到连片的绿色稻田;在养老社区,一日三餐不用发愁;在生活驿站,聊天、看书、观影等体验丰富多彩……上海农村老人的幸福感正在一餐饭、一处新家园、一个养老社区中渐渐垒实。
6月3日,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赴奉贤区开展推进农民生活富裕专项监督调研。在庄行镇浦秀村、金汇镇新强村,村民集中居住与养老需求有机结合,实现了宅基地效益最大化与养老品质最优化的目标。
□记者 欧阳蕾昵
摄/见习记者 杜洋域
浦秀村打造了集生活、休闲、康养等为一体的“青春里”泛家庭式养老社区,让更多农村老人“住得近、住得起、住得惯”。新强村“量身定制”江南风情住宅,让村民不离故土拥抱“新家园”,大大提升了幸福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副主任委员李富荣,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委员毛祥东及部分市人大代表参加调研。
在家门口实现互助式养老
庄行镇浦秀村“青春里”养老社区的原址是一家塑钢门窗厂,为村里的集体建设用地。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浦秀村对原企业厂房进行回购改建,打造了一处“泛家庭”式养老社区。“青春里”总建筑面积3695平方米,可容纳居住老人95人。在养老社区功能设置上,一方面设置综合、娱乐、医疗、生活、长者照护功能区,设立阅览室、棋苑室、影音室、手工活动室、老人室外健身区等活动场馆;另一方面,大厅区域融入生活驿站,引入智慧社区概念,实现精准服务,打造个性化、开放性、现代化、全天候的为老服务综合体。
“床位费、伙食费、一般护理费加起来,每人每月大约2200元。”村民乔林祥告诉前来调研的市人大代表:“这里设施齐全、餐食美味,老了就要图个热闹、图个舒心,在家门口养老真好!”
不离故土拥抱“新家园”
今年5月,金汇镇新强村陆续分批向户主交房。这里,白墙黛瓦、青砖板岩、小小庭院……一幢幢江南田园风貌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宛如一幅诗意的水墨画卷。
新强村是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本市唯一“上楼”和“平移”同时实施的示范村。2019年10月18日,356户村民作出“上楼”的决定,并集中选房,当天签约、当天拿钥匙、当天入住;2020年5月1日,20户村民选择留在乡村,进行了“平移”签约。历经一年建设,47栋江南田园风貌建筑已全部完工。新强村在此次平移房建设中倡导个性化定制,从选址、房型、外观设计到局部选材,征询每一户村民的意见。在统一风貌之下,每一栋建筑都有细微差别,整个区域整体统一又各有特色。“村民有守土情结,在给足政策的前提下,鼓励他们‘上楼’生活,也要尊重他们不离故土的心愿。”
近年来,奉贤区紧紧牵住“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牛鼻子,用好“政策超市”,满足农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创新实施把宅基地权益转化为物业和经营性产权,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过程中,提供宅基地权益货币化、市场化、股权化。2020年,奉贤区共完成签约1311户,截至2020年底,全区1201户集中上楼农户中405户农户已认购,涉及总金额超2亿元。
【链接】
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赴奉贤区开展长江禁捕执法检查
6月3日下午,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赴奉贤区南门港开展长江禁捕决定执法检查,了解禁捕后港口执法及市场管理情况。记者看到,南门港加装了“软隔离”,阻止外来非法捕捞渔船靠岸;一系列技防设施覆盖整条岸线,探头24小时监控,确保从源头堵截。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副主任委员李富荣,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委员毛祥东及部分市人大代表参加执法检查。
据悉,自长江禁捕工作开展以来,奉贤区出动各类执法人员6872人次,巡航1800海里,共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筏)23艘,驱离外来渔船125艘次,清除各类网具4800顶;检查水产品生产企业16次、农贸市场578个次、商场685个次、餐饮单位3356个次,关停无照经营渔具店1家;张贴各类横幅、通告、宣传海报9000余份,发放并签订《告知承诺书》600份;公安部门破获5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
目前,奉贤4个渔船临时停泊点已无“三无”船舶和外来渔船,达到岸上无非法捕捞网具,水域无“三无”船舶及外来渔船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