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写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镇策划人
  □石路

  前不久,小镇十周年,镇里让我牵头,策划个纪念方案。我倒乐意,可也担心。乐意是,我是小镇人,五十多年,经历从农场到小镇变迁。这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与我相伴。风里有我呼吸,雨中有我身影,可谓情深意浓。担心是,我从未当过策划人,面对这么重要活动,未免有些忐忑。

  我甚至想过,让专业公司来做,岂不更好?专业人做专业事。但转而一想,既然镇里定了,我这个副书记就不要该谋他途了。于是,我顺势把活儿接了。我想,只要情到深处,就凭这份心,许能弥补些。更何况,还有大伙儿呐。

  从2008年下半年起,几十年农场,以新的面目呈现——一个崇明小镇将开启它新征程。这里的人们,也有了一个共同名字——东平人。我追忆着往昔,从滩涂上建立农场,再到眼前北沿小镇,内心充满着期许。一行文字——我看东平这十年,在脑海里映现。对,就以这视角,来策划小镇十岁生日。

  我首先想到的是拍部电视专题片。由镇里协助广告公司一起做。小镇毗邻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那绿色那葱茏之意境,拍下来可不既好看又诱人;还有农场这人文风情——都市里的乡村,别一道景致。其次办个成果展。十年不懈追求,小镇渐已释放出蓬勃向上之魅力。成片相连现代农业、先进食品业为岛上之“独”。还有,社区公共服务“三中心”、百里梅景廊道、智慧环卫管理平台、湿垃圾处置厂、网格化中枢、中医药文化园、党建“红梅驿站”,以及在建颇具手笔的城镇“公共客厅”,这些无疑是一个个亮点,为小镇加分。

  想着,想着,此恐怕还不行。十周年得有群众参与,没有他们,岂不“一头热”。我酝酿搞次征文,人人动笔为小镇书华章;还办几场不同层次论坛。区里正在开展“生态岛建设,从怎么看到怎么干”大讨论,何不顺势而为?

  方案,被充盈得满满,我心也满满。交付讨论时,有提议增补“纪念画册”,还有建言添加“镇标征集”。再三斟酌后,最终七八个项目付诸实施。

  作为策划人,我得“从一而终”。我召集镇机关和主要单位几个人,成立临时办公室,我兼主任。这些活儿,时间三个月,也够紧的。我对他们说,现在大家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分工又协作;遇到啥问题,尽可找我。

  忙完日常事,我不时与他们碰头商议。人表面看我没啥,其实内心挺焦虑,毕竟是项大活动。另说,我也首次做策划。以前即使有个小活动,我也不动啥脑筋。现在不行,人眼界也高。因此,这阵子,我做梦都在想小镇生日事。

  星期六,我来单位,拿着党政办小凌发我的百多篇征文,逐一翻阅。猛然发现,好些标题几乎一样——“我看东平这十年”,仅增减几个字罢了。这咋行?征文要付梓成书,届时送群众送嘉宾,光看目录,且不说有“抄袭”之嫌,仅这雷同标题就足令人“傻眼”。我边看边不厌其烦地动笔改了46篇。

  文艺演出可谓是出重头戏。这次,镇里特邀共建单位武警上海文工团加盟,使专业与业余节目融合。在熟悉乡土同时,也能让群众一睹高水品演绎。文工团董团长,为这次演出费了不少心思。他曾获全国曲艺牡丹奖最佳表演奖。此次,他不但亲自主持,还将与人合作表演节目。我与大伙一样,充满期待。

  镇标征集,原以为应者寥寥,不曾想,收获蛮丰。规保办小乔对我说,60多件作品除在“韵东平”上投票外,还请2位华东理工大学专家担纲评委。

  书记、镇长几次召集会议,对项目逐个审议,光一部电视专题片就看了五六回,三番五次地补拍镜头。十载风华,彰显东平这座全国特色小镇的风采。

  三个月,很快过去,纪念大会如期而至。部分项目先期已收官,还有些特意留在此刻“亮相”,如电视专题片、十大成果,征文集和画册。镇标因时间仓促,最终未“出炉”,只是评出等第奖。

  最具观赏性的要数这台文艺节目。群鼓、小品、快板、歌舞、光影魔术秀,还有董团长风趣老到的主持及与同事一起表演的精彩口技相声《东平好声音》。大厅,几百人座无虚席,空处还临时加座。会场掌声阵阵响起。一些老人难掩幸福之情,有的眼眶还湿润了。莫不是想起当初?忆及那风雨兼程的一幕幕……

  小镇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本次策划人,我没有感觉到就此结束,反而有种意犹未尽之感。已沉浸于其中?我想,除这,还有更多希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看瓜记
芳邻小华
Z君的快走健身
小镇策划人
东方城乡报写作08小镇策划人 2018-12-21 2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