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洪
寂寞孤独空虚,生活在城市的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率先进入老龄化的上海,超过城市人口总量25%的400多万老年人,面临着如何解决精神养老的难题。如果说鲍美利评为“中国好人”和“可爱的闵行人”,她的无私付出和无偿行为,最突出的就是破解了上海“9073”养老工程中,90%需要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如何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如何在身心上追求健康的社会难题。
从一家“开心小屋”,发展延伸到18家“开心小屋”,鲍美利的示范引领作用,“只有更多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的追求,不屈服命运,主动打开家门,用歌声、琴声与真情拥抱社区邻里,共同追求快乐生活的心路历程,用歌声营造欢乐,共创幸福晚年,开创老年人金色年华的精神享乐之处,诚如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麟高度赞扬鲍美利正视困难、快乐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打开家门、关怀邻里的积极作为那样,“开心小屋”是美丽中国、快乐生活在基层群众中的真实写照,是一种快乐的传递、爱的传递、精神的传递,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区精神文明新风尚不断传递“正能量”。
用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解决老年人的精神空虚,需要全社会重视和关注,也是追求社会和谐的重要使命。一名78岁的老年人,都如此付出和卓越,用自己打开家门的行为,开启老年人心灵快乐的钥匙,尽情抒发自己人生的积极影响,启示出老年人对健康快乐的真实体会,这也是多家中央、市级媒体联合采访鲍美利和她创办“开心小屋”的意义所在吧。
用年轻老人(即60多岁的老人)带动老老人(80岁以上的老人)居家养老,是上海社区实施居家养老的一条经验。同样,解决好独居老人的衣食住行,除了配餐和养老服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迫切需要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做起,从解决每天日常生活的寂寞孤独空虚开始,培育沪上更多的鲍美利、更多的养老志愿者,搭建起千千万万个尊老爱老的“开心小屋”,开展一年365天关爱老年人,关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年迈的父亲母亲,让沪上几百万老年人,能够在愉悦的文化活动、聊天游戏和相互陪伴当中,度过自己快乐的每一天,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长寿,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需要引导民间力量共同努力的事情。用鲍美利本人朴素的话来说,就是希望“开心小屋”越办越兴旺,“开心小屋”的种子遍地开花,这句发自老年人最真实的声音,也是让别的更多的老年人快乐的追求,目的是让更多的老年朋友生活幸福美满,使申城居家养老绽放优雅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