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6月2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后H7N9时代,“活禽”和“冷鲜”间的民意博弈
  □ 一溪

  6月20日,上海有条件恢复活禽交易。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务院规定,大城市要逐步减少直至停止活禽交易,上海也会逐步减少活禽交易数量,目前,上海市尚未制定具体时间表,也会充分尊重公众的意见和需求。

  无疑,这是一个相当“纠结”和“无奈”的决策,面对公共卫生安全和市民消费习惯间的权衡,“冷鲜”取代“活禽”大势所趋和“活禽交易”当下市场间的博弈,在全面终止活禽交易“没有具体时间表”的过渡期,政府作出了一个“顾及民意”的选择。

  事实上,在政府正式宣布“有条件恢复活禽交易”前的那段日子里,关于“是否永久关闭活禽交易”的各种声音早已此起彼伏,摘取当时一些媒体文章的标题就能看到,舆论对此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上海“永久停止活禽交易”未尝不可》、《上海永久关闭活禽交易就能一劳永逸?》、《活禽交易是否重启,早定早安心》……说到底,其观点依据不外乎分别出于公共卫生安全和市民消费习惯的考量,一边是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保障,一边是市民饮食消费习惯的满足,就政府而言,这两 边利益的权衡确实颇为“纠结”,于是“有条件地恢复”理所当然成为相对折中和平衡的选择。

  毫无疑问,“冷鲜”取代“活禽”大势所趋,但为何百姓难舍“活禽”情结?事实上,除了饮食习惯,“眼见为实”的考量也是市民选择“活杀”的重要理由,于是,“食品安全”监管再次成为问题的关键。就政府而言,在永久告别活禽交易这一天到来之前,既要加强对活禽交易和冷鲜鸡规范屠宰的监管力度,更要进一步引导消费者提升对“冷鲜鸡”安全性和口感度的了解,推进“冷鲜”替代“活禽”时代的早日到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禁毒·专刊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莫让乡村环境成“美丽中国”短板
本市首个街镇房产交易中心现身浦江
本期导读
后H7N9时代,“活禽”和“冷鲜”间的民意博弈
松江仓桥水晶梨游园节开幕
活禽开禁市民热购
报头
东方城乡报一版要闻A01后H7N9时代,“活禽”和“冷鲜”间的民意博弈 2013-06-25 2 2013年06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