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绿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洱的夜晚

  □高艳

  中秋节的夜晚,张锋平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走在龙生路上。路上人少很安静,月光澄澈,洒在路面明亮如洗,一下子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一个人的中秋夜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虽然收到家乡的月饼和很多问候,心里还是有稍许寂寥。

  很快,他就把思绪调整到工作上,这种快速切换注意力,是他在多年职业生涯中练就的本事。回想援滇一年多,刚来时面对陌生工作陌生群体的压力,每次的工作汇报、每次的基层督导、每次的工作座谈,都有灼热的炙烤感。经过忙忙碌碌的学习、适应,有了融入和认知,也有了自己的工作节奏。看项目,沪滇对接,走访,慰问,很多时间都在路上,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从一个项目到另一个项目,接待一批批招商企业,路上沟通,路上视频会议,完全不同于上海的工作模式和状态,辛苦指数也更高。想到自己从一名语文老师到党务干部,再到行政干部,一直有本领恐慌,没有两把刷子还真不好过,尤其援滇,一定要路路通、样样懂,让自己从“门外汉”变成“全岗通”。

  那几日到景东县大朝山东镇彭家村上党课,对挂包户走访慰问,听取联系点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给了他太多感触。听同事说,过去彭家村的路是最难走的,算是真真实实地体验到了。以前车进不了村,更进不了宅,如今通过脱贫攻坚,加上乡村振兴局、交通局挂包联系,相比过去已经改善了很多。

  从挂包户家出来,借着点点星光,来到彭家村村小组活动室。听说上海干部来了,乡亲们都非常兴奋,烟也递过来,茶也早泡好了……提起路,村民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说,没有路,摩托车、小型机械上不了山,那么多耕地茶地都荒着让人着急。张锋平瞅着眼前的老百姓,他们真的很朴实,想法也简单实在,致富的心思也很迫切。他和凤龙热情地回应着大家,会尽最大努力解决大家提出的困难。

  走时,他买了一些散茶、小饼,也算是扶贫消费,多少也是一片心意。后来,张锋平又三进彭家村,主要为了解决路的问题。

  援滇一年多,他走过了9县1区60多个乡镇,可谓日行百里。上山下乡,考察带货;咬定青山、引智引资。想到第一次项目交接和工作换防的伤感,第一次业务培训和项目对接的茫然,第一次与素未谋面的结对家人在宁洱“跨年”的感动,第一次作为“好物推荐官”做客美丽的那柯里直播的激动,还有一场场见面、座谈、各种欢迎仪式,让他深深地感受到普洱人民的淳朴和热情。“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更不能留下遗憾。”他抬头望了望那轮照着他,也照着上海父母家人的月亮,顺手理了理头发,感觉有些长,该剪发了。想起刚到普洱时,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理发店,这里没有明显的路牌,各种建设主体分不清东南西北,这就是山区的特点。那天晚上,夜色也很好,退却了一天的燥热,他东兜兜西逛逛中,在建设巷看到一家“反时针”理发店,就走了进去。想到这,张锋平蹬上自行车向“逆时针”方向骑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区域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生活
浦东的甜芦粟
军歌嘹亮
普洱的夜晚
东方城乡报绿野06普洱的夜晚 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