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绿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傍晚的菜园

  □高明昌

  天气很热,我熬到下午五点半才去了菜园,这是烧晚饭的时间了,再热晚饭也要吃的,烧饭前采摘点蔬菜是头道工序,无奈而又必须,老家人流行现摘现烧,现烧现吃。也好,这个时间段,人对气温的感觉,心情占了重要位置,至于温度是多少,不重要了,时间,因为心境的作用,感觉会变化,而傍晚更如此。傍晚是个美丽的词眼,代表温和与平静,中午热浪的横扫,太阳热气的蒸腾,都是过往,过往很快忘记。我换了裤子,挽着篮子,拿了剪子,走出了门外。我自个儿认为,去菜园,是好汉,母亲也一定很支持:儿子得有儿子的模样。

  菜园的蔬菜最熟悉天气的冷热了。傍晚了,先前萎靡的形状慢慢恢复了早上的情状。中午从西窗口看到的茄子树叶,原先的叶面收拢的,现在又铺张开来,重新遮住了青白的茄子;纹丝不动的秋葵,像一个认输的拳击手,呆看着对方,现在却抖动起了菜叶,但周围却发现没有风;至于长条子丝瓜,干瘪的皮面凹处有了晶亮的水印。总体感觉,蔬菜都是夸张的高手,阳光没有这么厉害,傍晚也没有那么惬意,但时间确实一段比一段走向暗黑,也走向凉爽。

  我叮嘱母亲中午别出门,母亲就挑早上出门,她肩上扛着一只浇水的木勺,就像扛着一柄长枪一样,颠簸有序。母亲的心思我理解,九十岁的人,能走向菜地,那款款步态,看上去是母亲有一双自由的脚,其实是有一颗坚强的心。而能舀水,能浇水,能避热浪,能挑时辰,不说智慧,至少也汲取了避暑的经验。我常常对着母亲下地的高帮雨鞋看,也盯着那浇水的木勺看,我以为母亲对劳动工具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天气的选择,因为母亲这几天再也不去菜地拔草了。

  母亲说,这样的天气,草也晒死了。这是她每次回答我们不拔草的理由,其实草真的晒不死,草的生命力旺盛无可比拟。再热的天,草宁愿晒死自己的干枝叶,绝不晒死自己扎地的根。但这无碍于母亲的浇水,在热浪滔天的日子,蔬菜与草都是绿色的清凉,都是云朵下的生命,都给人以清新、清凉的认识,它们眼下的遭际十分相似,但命运很难相似。所以某一时间段的不锄不拔,一方面是人们对天地的敬畏,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万物的敬畏,符合天道,也符合人道。

  每一个中午,都是热的中午,热是自然对人的考验,但到今天,因为消暑的物质条件得到了充分改善,考验的程度越发减轻。比如人有可口的饮料喝,有制冷的空调吹,而且可以不断地移换所处的位置,这儿不凉去那儿凉爽,人好像无所不能。其实,人是有所不能的,在某一情况下,有时不如一棵蔬菜。我看着篮子里采摘来的豇豆,辣椒,还有一个小冬瓜,心里生发了许多感叹:蔬菜在炎热的环境下,还能长到应该长成的模样,它们的心志不伟大也强大。

  想到这里,我想对母亲说,今后有些草,我们可以不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区域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生活
傍晚的菜园
汰浴
一棵野枇杷树
我记忆中的故乡
东方城乡报绿野06傍晚的菜园 2024-08-16 2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