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写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5月2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忆叶永烈
  □王海

  获悉叶永烈老师逝世,心一沉,泪水盈眶,我向朋友圈里发了“一无消息,就这么匆匆地走了,哀伤之情难以言表”。

  叶永烈比我小四岁,但他是我的老师,我的好朋友。

  他待人真诚,不看名望,我跟他认识是源于一首诗。1982年第4期《少年科学》上发表了我的《癞蛤蟆的传奇和功勋》的科学诗(38行),叶老师认为这诗写得不错,便推荐给了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后来在上海市第二届(1980—1984年)科普创作作品评选中获得了三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成为以一首诗获得这个荣誉的唯一。事后,我想加入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介绍人便找叶永烈老师,他一口答应,便在上海科学会堂认识了。

  叶老师是名家,但他没有架子,待人一视同仁,哪怕是最基层的人去他家里,他都会热情的、真心的给予接待。我在郊区去他那里不便,常在电话里与他唠叨。或是创作上的请教,或是出书上的问题,他都会耐心地一一给我解答,让我满意为止。

  对于扶持新人,叶老师总是一本正经的对待,不管你是谁。我是农民,业余爱好文学创作,自从跟他认识之后,他时时把我的事放在心上。1993年,我要出版一本诗集,书名为《心的律动》,便想到了请叶永烈老师写序。电话一通,他便表示同意。于是我把书稿寄给了他。不到一星期,叶老师把《序》寄给了我。序中说:“他的诗,来自田园,充满朝气,充满热情,没有陶渊明那么多的伤感和叹息。”还说:“这些田园之诗,颇有流沙河《草木篇》的风味。”后来这篇《序》,以《新诗泥土香》为题在《文学报》1994年3月10日全文刊发,引起了社会对我的关注。

  2006年12月9日,由我主编的第三套文艺丛书首发式在奉贤区会议中心举行。叶永烈老师与夫人应邀后特地从香港赶回来,马不停蹄地直奔会场,使人十分感动。在首发式上叶老师的讲话特别引人注目,他说:“王海自己创作不算数,还主编全区性的文艺丛书,挖掘人才,培养文学新人很不容易!”在我的文学道路上,叶老师一直在扶持我,鼓励我让我始终如一,能在文学事业上奋斗一辈子。

  叶永烈老师慷慨无私。平日里,他赠我的他的著作从没收过一分钱,他有时候拨冗参加我主办的一些活动,他拒收任何的“劳务”。更让我一生忘不了的,2002年5月,叶老师乔迁新居,他把旧屋里的所有图书、书架、家具、日用品全部赠给我。那天,我请了四五个身强力壮的青年,租了两辆卡车,花了半天的时间,从市区装运到奉贤的乡下。

  时隔四五年,叶老师出版了一本的《我的私人生活》的书。书中写道:“另外,我还决定把几千册杂志和近万册的图书,还有一批旧书架和家具免费赠给上海郊区的一位农民作家。”现在这些图书,我陈列在非国有博物馆——王海草舍内供人参观。最引人注目的是六个竹书架,上面摆满叶老师收藏的杂志和图书,许多图书的扉页还写着年月日期及叶老师签上的名,十分珍贵。

  如今,叶永烈老师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定仍会执笔驰骋在文学的天地里,坚持着自己的爱好。另请放心,我不会忘记您对我的恩德,永远如初,听从党的教导,创出文学上的辉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忆叶永烈
马陆葡萄四十年
故事里的多彩人生
神州掠影颂盛世
东方城乡报写作08忆叶永烈 2020-05-22 2 2020年05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