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田间越冬,也能以菌丝和孢子器在种子内越冬,待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或雨水反溅至气孔侵入,并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为害。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特别在夏季雨后转晴1~2天内易引起全株受害。春夏温度偏高,梅雨期早,连续阴雨发病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田块发病早而重;生长衰弱和肥料不足也易发病。防治方法:
1.与非茄科作物实行轮作,或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同时对种子进行消毒。
2.提倡深沟高畦的栽培方法,能有效通风并降低棚内湿度,保持排灌畅通、降低地下水位,防止雨后或灌溉后,畦沟内积水。
3.采收期间,应及时进行整枝,疏其密枝、细弱枝、病枝,摘除老叶、病叶,及时清除出园,留果的下方留1~2张叶即可。采收结束后,及时清除残株落叶,深耕土地。
4.选用20%捷菌乳剂1500~2000倍液,或30%爱苗乳油2000倍液,亦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均为800~1000倍液)防治。采果期间用药应注意的是,应选择使用安全间隔期短、水溶性好的农药品种,以防药粉残留在果实上(此时虽已无农药残留但影响商品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