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农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豆细菌性斑点病
  毛豆细菌性斑点病由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侵染所致。别名大豆细菌性叶烧病,主要危害毛豆(大豆),是毛豆上常见的病害。

  【简明诊断特征】

  毛豆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

  叶片染病,先侵染下部老熟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始产生淡褐色小斑点;扩大后病斑红黄褐色,直径1~2毫米,呈多角形,边缘有黄色晕环,病斑中央叶肉组织细胞分裂快,体积增大,细胞木栓化隆起,形成小疱状斑,表皮破裂后成为斑疹状;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成大型病斑,可布满整张叶片,使叶片褪绿呈黄色,叶片开始枯萎,易脱落。

  豆荚染病,先出现红褐色圆形小点,后变成黑褐色枯斑。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带病种子越冬,或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借雨水反溅、昆虫、农事操作等传播途径,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进行侵染。播种带菌种.子,种子发芽后直接侵入子叶,产生病斑,引起幼苗发病。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2~38℃;最适宜的发病环境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期至收获前。发病潜育期5~10天。

  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毛豆细菌性斑点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9月。年度间入梅过早、梅雨期多雨、夏季多暴风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缺肥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措施】

  (1)选留种与种子消毒: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用新植霉素200×10一6浸种2~3小时,或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或氯霉素500倍液浸3~5小时后,用清水冲洗8~10分钟后播种。

  (2)茬口轮作:重发病田块提倡与水生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3)清洁田园:病害盛发期及时摘除病老叶,收获后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减少再侵染菌源。

  (4)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深沟高畦栽培、定期清理沟系,防止雨后积水,控制发病环境。(未完待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畜牧
水稻浅湿薄晒灌溉技术
毛豆细菌性斑点病
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的主要途径
加强果实采收后的梨园管理
桃树矮化密植的四大好处
怎样判断玉米是否到达最佳收获期
东方城乡报农技B07毛豆细菌性斑点病 2017-09-07 2 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