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细分指标,完善工作格局。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任务指标是确保特殊人员就业工作有序、有效推进的基本保证。浦东新区成立了促进特殊人员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四项工作机制,确保特殊人员就业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分工、有落实。
定政策,加强扶持,提升协同水平。加强社会协同,动员和引导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主动接纳特殊人员就业是有效解决特殊人员就业难问题的主要途径。在2012年上半年“共享蓝天、共建和谐”特殊人员专场招聘会上,共吸引了新区50多家企业参与,提供了近500个工作岗位,现场2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重引导,实时帮扶,倡导自主谋业。提升特殊人员自主意识,积极鼓励特殊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是有效解决特殊人员就业难题的必要举措。浦东新区不断加强引导力度,积极动员家庭条件较好,个人学历、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特殊人员主动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并在政策上明确规定自主创业的特殊人员在实行简易的创业补贴申请和审批手续基础上,给予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3600元的房租补贴和2000元的开办手续补贴以及定量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同时,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人员,做到全程帮扶、实时帮扶。
强整合,挖掘资源,践行托底责任。政府作为特殊人员就业安置的责任主体,主动践行政府责任,实行“托底安置”是阶段性解决特殊人员就业的必要举措。新区始终坚持立足实际,想方设法整合、挖掘现有资源,努力构建以司法、综治、劳动保障、社会救助和社工组织参加的“五位一体”就业援助工作平台为主体,街镇公益性单位为补充的“托底安置”工作格局,拓宽特殊人员就业渠道。
抓全程,倾力帮扶,稳定人员就业。特殊人员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和学历、年龄、能力的相对不足,推荐就业难,稳定就业更难。新区坚持从扩展关爱、稳定家庭,强化跟踪、及时帮扶,加强督查、强化管理,注重司法、禁毒等职能部门和就业援助员、社区志愿者、专业社工全程介入、全程帮扶,切实提升就业稳定率。
通讯员 刘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