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绿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0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的“夜曲”

  □石路

  “老龄化”这一词,这些年使用频率颇高。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老年人亦越来越多。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健康长寿者居多。

  我所在小镇,目前“老龄化”程度很高,超过40%。老人,成了社区主要居民。走在街头,你会发现,这里的老人特别多。他们的身影,构成了小镇独特的风景。在这里,老人不再是家庭中的配角,而是成为了社区的主角。他们的存在,让小镇的生活节奏变得缓慢而宁静。每当夜幕降临,小镇的灯光显得格外温暖,那是老人们在家的灯光,是他们守望相助的温暖。镇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对这些重点成员十分关注,尤其是对高龄独居老人,更是想了很多办法照护。譬如,“志愿结对”“爱心点名”“智慧守护”等等。

  前不久发生一件事,让我对“志愿结对”从心底叫好。它使老人有了一种亲情般的关爱;特别是在有意外的情况下,这种结对,就是对生命的守护。

  风伟新村有一位热心的杨女士,她主动加入到社区志愿者行列。她结对了一名高龄独居老人。一天中午,她如往常一样,去给老人送生活用品。来到老人家,她敲门,未见有人应答。想来,可能有事出去了。她就把生活用品,放在其家门口。傍晚,她再次来到这位老人的家,见东西仍在原地。“奇怪,莫不出事了?”她心里一边想着,一边联系居委会。打开门一刹那,杨女士的猜测得到印证。原来,这位老人在家不慎跌倒,引发脑梗。在紧急拨打“120”电话后,她和居委干部连忙将老人送往医院。后经抢救,这位老人病情得到基本控制。

  “爱心点名”,就像部队结合战士一样,喊名,说到。这个方法,用在关爱老人身上,即由社区志愿者,每天对其所负责的那些老人进行“点名”。上门见其人,说话闻其声。这样,就知道老人是否平安如常。

  “智慧守护”是一种关爱老人的智能化新手段。我见识过。去年的一天,我上母亲家看望。老母亲八十好几,父亲前些年患病走了。那天,母亲说,有人在家的外面门上装了个类似传呼机大小的东西。她深怕不善之人所为,就垫着脚,吃力地用手把它扯下来。不大一会儿,就有人来敲门:“阿姨,我们是居委会的,刚才新装的是门磁,对你有帮助。”母亲是老中专文化,在听了一番解释后,大致明白一二。我知晓这情况,就去了趟居委会。原来,是镇上对高龄独居老人照顾,特意投资安装的智能化门磁系统。在门上装的,是一款传感器,后台就设在居委会。它通过开关门情况,了解家里人的生活状况。

  有一个邻近大镇的小港社区,他们在守望独居老人这件事上,创新推出了一项名为“小蜜蜂计划”。计划不复杂,但蕴含策划人的巧思。他们让老人,每天在自家窗口挂上“小蜜蜂”玩偶,便于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及时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我们每天与老人约好,早上把‘小蜜蜂’挂上,晚上拿下,就代表一天都安好。”志愿者只需在窗口上望一眼,就知道老人平安与否。策划这件事的社区书记,姓顾。他为了让关爱更简单、有效,就想到了用“小蜜蜂”作为平安信号。看来,这位顾书记是一个做事极其用心的人。

  “老龄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关心、帮助老人,当属人之根本。真诚地希冀所有老年人能挽手夕阳、幸福地生活,这是我们的心愿。有一句话说得好:“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区域
   第05版:治理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宠物
遇见春天,遇见多彩的时光
我的宝贝
另一种美在等待
爱的“夜曲”
立春的这一阵风
东方城乡报绿野06爱的“夜曲” 2025-03-07 2 2025年03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