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大地上,一只只狐獴便从洞穴中钻出来。
它们的洞穴错综复杂,呈网状交织于地下,有多个出入口。它们夜晚喜欢待在既安全又舒适的洞穴中,白天就不得不出来觅食。
狐獴体内没有储存脂肪,只要稍微饿上几个小时,就有可能直接死亡。不过它们吃饭也不挑食,荤素都来,营养很均衡,尤其喜欢吃高蛋白和高糖分的食物,比如蝎子、蜘蛛、毒蛇这样的“大餐”。
有时觉得这些“不够味”,也会抓点蛇、蝎子等毒物来刺激一下味蕾。狐獴与许多獴一样,已经对许多有毒物质产生免疫,这些毒物对它们来说,只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
除了吃,狐獴还喜欢慵懒地晒着太阳。它们肚子上有一片区域毛发稀疏,一眼就能看见黑黑的肚皮。这片区域就像太阳能板,用来吸收温暖的阳光,赶走一晚积攒的寒意。
吸收阳光的时候,它们通常是站立的,用细长的尾巴来维持站立时的平衡。尾巴尖尖延伸至末端,端点为黑色。
狐獴2厘米长的弯曲爪子很适合挖洞,它们的耳朵除了听力敏锐之外,在它们挖洞建房时,还能选择性关闭起来,防止泥沙进入耳中。狐獴喜爱热带坚硬土壤,所以大多栖息在非洲干旱地区。它们一般将家安在沙漠或沙丘地带,2到50只组成群体居住在一起。
家养狐獴
个头只有30厘米、却能生吃毒蛇的狐獴,现在成了很受欢迎的新品种宠物。
狐獴一年就能达到性成熟,它们不存在求偶行为,雄性把雌性打服后就能进行交配了,野外寿命普遍在10年左右,每年能够生3胎,一胎生3只,只要温度适合,全年都可以繁殖,幼崽成活率也挺高。
超强的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让狐獴的野生种群一直都很稳定,目前在国内外都属于无危级别,可以进行人工繁育和饲养,圈养环境下狐獴的寿命能达到15年左右,也是一种比较长寿的宠物。
想要养一只可爱的狐獴,首先就要有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野外的狐獴生活在洞穴之中,在家里很难提供洞穴,不过人工繁育出来的狐獴“没见过世面”,一个宠物笼子就足够了。
笼子里可以准备干燥的木屑纸板或毛毯作为床铺材料。它们的活动空间一定要宽敞,足够它们赛跑、摔跤、唱歌,还要保持干净。
有了住的,接着就要解决吃的问题。
狐獴需要高蛋白饮食,饭量还不小,就算是只喂牛肉都不一定能满足它们对蛋白质的需求,所以人工饲养的狐獴也需要经常吃虫子,比如面包虫、大麦虫等新鲜虫子。时不时还要补充点水果、蔬菜等素食,食物不能太单一,否则很容易营养不良。
狐獴是热带动物,体内没有脂肪,毛发也不能保温,低温非常容易生病。因此它们生活的环境温度最好维持在20度以上,不能将它们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
作为群居动物,狐獴很害怕孤独,单独一只很难养好。两只以上同时饲养是最好的,它们有了陪伴,也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
饲养者也要积极地与狐獴互动,可以用食物引诱或一些小玩具与它们一起玩耍,轻轻抚摸它们,让它们觉得你是同类。
狐獴饲养的问题
选择心仪的狐獴时,一定要选择人工繁育出来的。
首先,狐獴是一种新兴的宠物,人工繁育和整个行业都还不够完善,价格昂贵是肯定的,更危险的是,可能会有人用野生狐獴冒充人工繁育的,毕竟抓野生狐獴的成本更低。野生狐獴生活环境杂乱,身上可以携带200多种传染病菌,其中有50多种属于人畜共患病,对人来说很可能是致命的。
其次,现在的宠物狐獴最多只是适应了驯养,并没有像猫狗一样经过漫长的驯化,它们的野性依然很强,基本听不懂人类的指令,性格整体不算非常稳定,也很容易在平时展现出攻击行为,不可能像猫狗一样听话。
然后是气味问题,狐獴作为还没有被驯化的野生动物,本身体味就比较重。它们一直生活在干旱炎热的非洲,水资源稀缺,所以身体已经进化出会高度浓缩尿液的本领,又因为它们生存需要摄入大量蛋白质,所以排泄物的气味是很刺激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狐獴是新兴宠物,兽医行业对于它们的了解很少,目前也只有大城市才有可能找到给狐獴看病的宠物医院。
再加上相关的饲养经验等知识整体都很少,如果饲主没有足够的经验,那这种在非洲能生啃毒蛇的“迷你猛兽”,稍不注意说死就死了。
另外,我国不是狐獴的原产地,它们属于外来物种,不管是一时冲动之后不想养偷偷放生,或者疏忽导致逃逸,都有可能让狐獴跑到外面伤人或者变成入侵物种,到那时很有可能要负法律责任。
所以,如果真的有心饲养,最好等各方面技术发展成熟后再养,或者做好充足的准备,绝对不要随意抛弃它们。
(来源:闪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