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统强
立秋过后,河湟谷地风光旖旎。走进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田畴沃野麦浪滚滚,乡间村野游人如织。
伴随着阵阵嗡鸣声,一台无人机在平安区沙沟回族乡仲庄村的田间腾空而起,螺旋桨的下压气流将药液高度雾化,均匀喷洒在农作物上,站在阴凉处的返乡“新农人”牛拉毛尖措熟练地操作无人机开展喷药作业。
“现在发展种植业,不仅能得到种植所需的种子、肥料和技术支持,种植户还会在免除三年土地流转费的基础上每亩地得到补贴200元,越来越多资源和政策正向农村倾斜。”牛拉毛尖措说。
牛拉毛尖措的合作社种植面积从一开始的1000亩增加到3000亩,种植品类也从传统农作物拓展到蔬菜等,年收入近40万元。合作社带动周边160余户农户发展种植业。
在平安区上庄村“一线牵青绣工坊”里,各类青绣展品琳琅满目,绣娘们在刺绣针法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穿针引线,独具特色的手工绣品传递着河湟文化的魅力。
2021年,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绣娘李生玲在街道和村“两委”的支持下,开办了这家青绣工坊。
“酒香还怕巷子深,青绣发展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在参加了平安区举办的“新农人”电商培训会后,李生玲开始琢磨如何拓展青绣产品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和制作短视频,她在各直播平台已有数千名粉丝。
同时,在平安区数字人才就业孵化基地的协调下,工坊与青绣数字化经济总部的产品订单不断。如今,乘着电商的“东风”,这家青绣工坊已经带动30多名绣娘在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扶持力度,推动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依托乡土人才实训基地和数字人才就业孵化基地,当地向返乡发展的“新农人”开展新兴业态知识培训。目前,已培训“新农人”近1000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