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新主体·借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典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特征

  在瑞典,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取得了成功经验;值得我们立足国情与实际,在乡村振兴实施推进中作出相关研究和借鉴。

  瑞典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内容

  医疗。在瑞典,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极广,包括全体公民和在国外工作不足一年的瑞典人以及在本国工作的外国人。在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税后,投保人及其家属就可以享受各种医疗保险待遇,包括医疗保健费用和药品费用以及疾病津贴等。另外,政府通过发放各种现金补助以及提供各种医疗照顾的形式为广大公民提供医疗保障补助形式分为两种,即现金补助和医疗补助。其中,现金补助来源于各位受保人和雇主所缴纳的税金,以及政府所指出的财政资金,而医疗补助则来源于政府在财政方面的支出。为了更好地做好医疗保障工作,瑞典还出台了《疾病补偿法案》,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明确了所有瑞典公民享有的权利。

  养老。瑞典的养老保险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和附加养老保险两种,其中,基本养老金在瑞典是一种义务保险,人人有份,数额也相同,目的是为了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而附加养老保险则与基本养老保险不同,在计算附加养老金的同时,需要按照具体对象的收入和纳税情况进行核算,与投保人的收入水平以及工作技能,还有具体劳动性质等有较大的关系,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另外,在瑞典,对于没有资格领取附加养老金,或者按照规定只能领取少量,但实际生活又存在较大困难的退休人员,还可以享受各种政府补贴。例如残疾津贴和住房补贴等,以保证每一位退休人员都能够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而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瑞典十分注重调整养老结构,将养老保障法律制度与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1999年瑞典政府就按照实际情况,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养老制度的合理性。

  就业。长期以来,瑞典一直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较为稳定的就业环境,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瑞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以扩大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制度。首先,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瑞典全国有300多家就业办公室,免费为公众提供报纸、电话、咨询和指导服务,为大量的失业者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残疾人就业。政府还通过职业介绍所把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帮助他们根据个人的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后新的需求,参加职业培训,而后寻找新的工作。其次,注重再就业培训。对失业人员开展各种免费培训活动,并为参加者发放培训补助。25周岁以下的人还可以得到补助性贷款,以便进入正规的学校接受各种培训,学完全部的培训课程。瑞典的培训中心还与市场紧密联系,培训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力,避免了培训的盲目性。第三,瑞典在就业方面还设立以工代赈的公共工程项目。政府通过设立如城市建筑、自然环境保护、造林等公共工程,为失业的劳动者提供暂时性就业。利用各种公共工程项目,既为在公开市场上难以找到工作的老者、残疾人和难民服务,也为参加就业培训、接受职业咨询的人提供工作机会。

  住房。瑞典的住房保障制度独具特色,瑞典政府长期以来将住房作为全民性的公平权利,不主张区别对待而是坚持普惠原则。首先,大力进行公有住房建设。公有住房的建设投资均由政府提供,建设公司只计建房成本。其次,采用合作建房方式。瑞典成立有全国住房合作联盟,并通过自身的银行为社员提供与住房有关的低息贷款。第三,提供建房贷款。在瑞典,公众建房的资金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其余的部分则由政府负责提供。第四,提供住房补贴。住房补贴是瑞典住房保障制度中最主要的政策措施,大体包括房租补贴、税收优惠、贷款利息补贴等方式。通过发放住房补贴,使得经济困难的家庭也有足够住房面积。

  教育。教育方面,瑞典把投资教育看成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机会再分配的一个重要基础。瑞典构建了十分完善健全的教育教学系统,为公众提供多语言,多民族,多元教学法的教育,人人享有从强制义务教育到免费大学教育的权利。并制定了完善的教育保障制度,规定除了免费教育外,高中学生和大学生每个月可以领取助学金。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瑞典还积极的根据市场情况来调整教育保障制度。例如,随着劳工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成为瑞典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为此,瑞典政府加强对高等职业技术培训体系的关注和完善,为该系统注入了更多资源,实现职业课程设置与劳工市场需求以及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两个“无缝对接”。

  瑞典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特点

  保障覆盖面广。整体来看,瑞典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覆盖面广的突出特点。通过分析,瑞典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的保障制度包含了从摇篮到坟墓每个人生阶段,包括教育和就业以及住房、养老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在瑞典,不同的阶段,国家均为公民提供各种不同的社会保障,并提供较为完善的社会服务等。

  投入力度大。长期以来,瑞典政府始终致力于对各种福利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并予以较大的投入。据统计,瑞典每年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整个国民收入的40%左右。而且,瑞典政府的公共支出与国民收入之比,以及维持这一政策的税收和社会保险费与国民收入之比都居世界之首。

  较强的强制性。瑞典实行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鲜明的强制性特征,强制公民必须参加各种社会保险。通过强制性执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公众的受保障程度,有效地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实施效果,从而保证公众可以更好地享受各种社会保障服务。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高度结合。瑞典在制定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时,采取了普遍性与特殊性高度结合的方式。首先,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惠及所有民众,如在养老保障方面,养老金在瑞典人人有份,数额也相同。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保障水平,瑞典还为部分群体提供附加养老金,即按照具体对象的收入、纳税情况、工作技能、劳动性质等来提供养老保障,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这样一来,既实现了社会保障的最大化,也兼顾了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李桂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异域传真
瑞典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特征
关山脚下“牧羊人”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借鉴B06瑞典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特征 2022-08-09 2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