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立法保护 生长期粮食作物
近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立法保护生长期粮食作物,防止违法割青毁粮等破坏粮食生产正常秩序的行为发生。根据安徽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实际情况,该规定明确,适用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得违法在耕地上开沟、挖塘、造林,损毁粮食作物,不得违法割青毁粮。工程建设单位做好工程开工建设与粮食生产茬口衔接,最大限度保障耕地种粮效益。
重庆:投放全国首笔
“乡村人居环境贷”
近日,农行重庆分行投放了全国农行系统首笔“乡村人居环境贷”,助力彭水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用金融“活水”助推当地人居环境换“新装”。据悉,中国农行率先推出“乡村人居环境贷”产品,农行重庆分行随即行动,与市乡村振兴局联动推进新产品落地推广,通过农行信贷支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浙江:十举措支持
山区26县乡村全面振兴
为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日前,浙江省委农办出台专项意见,统筹推进山区26县乡村全面振兴,构建“10项共性政策+26县个性清单”的支持机制,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此次浙江所推出的十项举措具体包括:农业“双强”赋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引育结合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统筹资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建设、多元打造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集成改革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赋权活权激活农民农村资产、加快推进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共建共享、综合赋能农民多途径高质量就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以及推动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贵州:持续推动
非遗工坊建设
近日,贵州省出台《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进一步推动贵州省非遗工坊(原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促进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非遗工坊,是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该《通知》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进非遗工坊建设,支持有意愿的企业、合作社和带头人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设立非遗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