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浦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康桥,珠落玉盘

  □通讯员 邵天骏

  对于浦东的康桥,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它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不一样的康桥情怀

  《再别康桥》,那首岁月不淡、时光不老的诗歌,以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为背景,迄今已经九十多年了,却依然能够在人们的心里泛起点点涟漪。

  而我们今天所提到的康桥,则是位于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上海浦东,江南名镇之一,处处繁花似锦,令人百看不厌。

  康桥的梦幻色彩,在于它的历史沉淀,源于它的地理特征,得于它的水系发达,更因为它的民风淳朴及经济的红红火火。于是,一批浦东作家,走进民巷,踏入草园,亲近自然,深入现场,积极“挖掘珠宝”。很快,一本厚厚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康桥情怀》,便呈现在了我的面前。惊讶、惊喜之余,竟不知不觉地沉湎其中,乃至读得酣畅淋漓,不能自拔。

  这里的许多作品,仿佛就是一个个抑扬顿挫的撩人音符;这里的不少描摹,从头至尾透着浦东作家深情的凝望。我的耳畔里,此时似乎聆听到了康桥的潺潺流水声,似乎闻到了花花草草的那一缕缕清香,似乎看到了人来人往充满自信的神色,似乎感受到了康桥之所以是康桥的那份浓浓地域情怀。透过《康桥情怀》的鲜明底色,自然,“一切尽在不言中”。

  现代文笔如玛瑙般晶莹透亮

  《走进康桥路》,中国作协会员、浦东作协小说专委会顾问姚海洪的笔下,将康桥路的由来、典故和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姚海洪主要是写小说的,却也在报告文学圈里风头正劲,下笔如神。《桃园胜境沪南村》,浦东作协会员、浦东一家社区报编辑林筱瑾充分发挥了她写散文的特长,将一幅绚丽的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中,跃出的是那一抹斑斓的色彩。《康桥的春天》,中国作协会员、浦东作协第一创作中心(陆家嘴片区)主任、浦东作协原常务副主席严志明的笔下所描绘的情景,竟是那么令人心动,那么令人眼睛一亮。诗人的用心勾勒一旦与报告文学结合在一起,那种别样的精彩就自然而然地呈现了。

  《亲和源:一个美丽的港湾》,浦东作家唐靖云的文笔如玛瑙般晶莹透亮,竟然使亲和源生气十足,读后便不觉生出许多感慨来。《拥抱你,益大本草原》,上海作协会员施国标的笔端欢快行走,也许乡愁的成色给了他许多缤纷元素。《创业创新攀新高》,浦东作协副秘书长陈志强的运笔自如,一如他多年来在文学领域里的驰骋,细节的把握,总是那么如鱼得水,恰到好处。《热土上的康桥实业》,浦东作协副秘书长、浦东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唐根华的报告文学,很有一种写实的特色。他在这方面的所有片段抓取,展露了他的细腻观察、一丝不苟的一面。

  其实,好的作品远不止以上这些,其他浦东作家(含上海作协会员)的名字同样值得一提,他们是顾绍耕、唐佩军、何国胜、兀凰、紫荆、顾洁迈、胡国良、朱力生、叶玉仙、李莉、李祖裔、曹印龙、陈柏有、庄岳峰、李冠琛、义博云天和白杨等。

  康桥,珠落玉盘

  康桥,珠落玉盘,可谓是名副其实啊!康桥的富庶,在浦东众多的古镇里也是出类拔萃。置身于烟雨江南的温婉,浦东作家的思绪不再受制于某种局限。那一点点的小桥流水,那一处处的粉墙黛瓦,那一块块的绿色植被,那一条条的梦幻小路,那一抹抹的过往记忆,那一个个的现代奇迹,无不是镌刻在江南大地上的一个时代印记。《康桥情怀》带给我们的,竟是如此扣人心扉,如此令人动容。那朦胧与清晰转换、黑白与彩色交替的立体影像,成为曼妙无比的定格画面留存。

  所有的上海浦东风情,所有的地域缤纷元素,所有的江南风景如画,所有的水泽沃土呈现,都浓缩倾情泼墨在了《康桥情怀》里。这是一枚值得永久珍藏的宝贵“邮票”,这是一张放大的地方“明信片”,这又是一个反映康桥前世今生的岁月回响。

  漫步其间,总会被康桥的那种独有美感而深深感染、深深震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康桥,珠落玉盘
合庆镇“绿立方”水培蔬菜为农业增添亮点
张江镇江夏居民区开设早班核酸检测受到欢迎
东方城乡报浦东A07康桥,珠落玉盘 2022-08-09 2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