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佳慧
摄/见习记者 杜洋域
走进位于金山区枫泾镇的九丰农博园,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惊喜。
稀奇而美观的新优品种首先带来一波视觉冲击。廊架上,青色蛇瓜形态各异,弯弯曲曲地垂下,栩栩如生。老鼠瓜正由清淡的绿转变为亮眼的橙红。走廊上,一盆盆佛手瓜果形奇特,如观音手指般千姿百态。五色观赏彩椒搭建起一条500多米长的长廊,走入其中,竟有进入时光隧道的错觉。种植区里,巴掌大的纸皮西瓜被网兜着,一根藤上只结一个瓜。
先进的种植技术令人啧啧称奇。仅仅是番茄一种作物,就种出了3种花样。温室顶部与地面之间拉起根根吊线,整齐排列,番茄、黄瓜、茄子的藤蔓攀缘而上,这是吊蔓式栽培。以沙子和煤渣为基质生长的小番茄正值授粉期,工人正在点花授粉,这种沙土栽培模式可以适应更多类型的土地环境,且产量极高。多品种融合的树形种植被用在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待作物在顶部圆盘上挂果后便自然成荫。
10万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里,集合了当今国内最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最现代的农业管理模式和最紧密的三产融合方式,用“信息量巨大”来形容这里一点也不为过。珍珠鸟、玄凤鹦鹉等鸟类化身“空气卫士”,检测温室内的环境好坏;温室的柱子也被一圈圈蔬菜围住,既美观又节约土地空间;温室顶棚高度达12米,还设有绗缝保温棉……即便是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小细节,也充满了九丰的巧思。“上海九丰基地有很大的单体智能玻璃温室,目前我们的蔬菜日上市量达6000~10000斤,供应上海236家门店、市场。”讲解员小程是本地人,如今已对温室里的一切如数家珍。在这里,像她一样的本地员工有168个。
从山东寿光走出的九丰农业,自2012年起在贵州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头部农业企业,在贵州、湖南、江西、江苏等6省共建有13个大型的农业园区,总占地面积达21万多亩。多年来,九丰农业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设农旅文结合的农博园区,通过吸纳就业、发展产业,给贫困群众创造收益的同时,实现了企业与农民互利共赢,确保了脱贫增收可持续。
“九丰模式”已在多地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之后,他们将目光瞄准了上海。
2018年,九丰的蔬菜卖进了上海,货源主要来自九丰响水基地,供应沪上九丰生鲜门店和大型超市。上海茄果类蔬菜自供力不强,看到这个空间的九丰农业,下决心要在这里打造一个集最先进种植技术和设备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
2019年开始,九丰农业在上海各个区“海选”基地,调研周边用工情况、土壤环境、发展前景等方方面面。终于在2020年4月,“一眼相中”了枫泾镇优质的农业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同年7月双方签约并获得营业执照,8月申报项目,11月获立项,12月开始施工,今年6月,第一批种子在这里落地。
“九丰速度,上海服务。”此次项目的落地,于九丰和上海,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根据规划,九丰农业在枫泾项目分期落地。一期规划建设的全环境智能控制玻璃温室及部分冬暖式蔬菜温室已投入使用。二期主要规划建设连栋温室和冬暖式蔬菜温室,全力保障上海市场的蔬菜需求。
未来,九丰农业将在此实现年生产绿色高品质蔬菜7500万斤,为当地提供1200个就业岗位。这里也将成为全国一流的集种植、采摘、休闲观光、科普、研发等为一体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基地,预计年接待游客和考察团体200多万人次。目前,这里的枫泾农民公益培训基地已经正式启动,为农户教授种养殖知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农业上下游全产业链。
一个农博园,带活三个产业,“九丰模式”将在上海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