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2019年6月,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委选派第一批驻村指导员赴本市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工作,由此开启了朱海容在金山区金山工业区高楼村为期21个月的驻村工作。
金山区金山工业区高楼村位于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工业区(原朱行镇)区域内。村内河流纵横,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素称“鱼米之乡”。据传早年间有朱姓大户在朱行小镇旁的农村最早建了楼房而被当地百姓称为高楼埭,后更名为高楼村。高楼村区域面积4.86平方公里,现共有12个村民小组、860户农户,在册党员95名,党总支建制,下设三个党支部。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党总支委员4人,书记1名,副书记2名,村委会委员3名,其中主任1名,委员2名。
在将近两年的驻村日子里,朱海容结合高楼村实际,积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动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其中有一件事对她促动很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政府和村民的好评。
2019年7月的一天,朱海容正忙着策划高楼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相关事宜,这时,村党总支书记王文元拿着一叠资料急匆匆地走进来,说是有要事商量,指导员忙停下手头工作,询问王书记遇到何事。王书记便将村民朱某多次上访,要求恢复其父亲党员身份之事仔细道来,并强调这是一件二十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上级领导多次批示要求妥善解决此事,但苦于资料不够齐全而无法完成。王书记说完就将手头的资料递给指导员,指导员接过厚厚的一叠资料,认真翻阅起来,当看到其中一页盖有“金山化肥厂”公章的资料时,指导员顿觉“柳暗花明”。
原来朱某的父亲老朱,出生于1935年11月,1955年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在部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组织安排他到金山化肥厂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老朱还曾多次受到上海市化工局奖励,还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化工局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企业调整改革,老朱提前退休回到家中。正式退休时,单位为其开具了组织关系转移的介绍信,岂料老朱外出办事时不慎遗失,由于原单位关停,他多次寻找补开“介绍信”未果,成了一名“口袋党员”。
就这样,自己的组织关系挂靠在哪里,如何履行党员义务,就成了二十多年来老朱最大的心事。为此,他苦恼不堪,他的儿子也多次寻找父亲的原单位,到户口所在地党委组织部门反映情况,请求组织上给予帮助,确认其党员身份,但始终因为材料不全而未能如愿。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改制和人事变动频繁,这种情况比较罕见,虽然有关党组织想了很多办法,但由于各种原因,老朱的心事还是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2019年夏天,听说村里来了指导员,老朱儿子又向村里反映了此事,并强调父亲已经84岁,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党员身份得到组织上的确认,否则死不瞑目。王书记一听此事关系重大,才出现了前面一幕。由于指导员长期在国企从事党建工作,她敏锐地意识到老朱的原单位——金山化肥厂虽然关停,但是应该有托管单位。如果能找到这家单位请求帮助,这一“历史悬案”就能迎刃而解。果然,过了几天,指导员通过派出单位组织部门了解到老朱原单位的托管企业现在杨浦区,该单位专门管理系统内关停并转的企业退休员工,集中管理他们的档案资料。听到这个消息,王书记和指导员一下子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紧接着,指导员与村党总支商量了初步方案,及时向金山工业区社区党工委组织部门进行了汇报,组织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研究讨论——朱海容自告奋勇地揽下了与托管单位联系协调的“责任”,决定亲自前往托管单位查阅老朱的档案资料,同时建议金山工业区社区党工委争取在建国70周年之前了却老朱的心事。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前,在华谊集团组织部和金山工业区社区党工委的支持下,朱海容特地前往杨浦区调阅老朱的档案资料,选取有关资料进行复印拍照,并请托管单位当场出具了老朱的党员信息证明。9月20日,高楼村党总支根据上级党委要求,经过有关程序确认了老朱的党员身份。9月23日,朱海容和高楼村党总支书记来到老朱家里,书记亲自为老朱戴上党徽,送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两本学习书籍,老朱颤抖着双手,噙着泪连声道谢。
2019年9月28日,全国上下都围绕着迎接建国70周年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大早,金山区金山工业区高楼村村民老朱,高高兴兴地来到村委会,恭恭敬敬地给村党总支部奉上锦旗,只见上面写着“村民好干部,群众贴心人”,老朱紧紧地握住朱海容和党总支书记的手,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看着一位离群多年又重新找到组织的老党员,指导员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随着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每一个老党员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些感人的故事。作为指导员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在党组织中讲好自己的故事,发挥好自己党员身份作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传承。这件事也是朱海容担任驻村指导员以后,受到的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