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晓芳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日前,浦东高桥镇党委、政府对“太极拳”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又有新举措,“江河文化秀”浦东高桥艺术培育基地揭牌,将有力助推高桥“太极拳”非遗文化在百姓中推广。
从太极馆的落地,到传承传习进机关、进校园、进商圈、进楼宇,到培育基地成立,高桥镇在深挖太极文化内涵,助力健康的高桥、活力的高桥、动感的高桥、和谐的高桥建设上,努力交出合格答卷。
“太极进校园”成为
“双减”后课间体育活动
“今年,随着‘双减’落地,学校设想在以往和高桥镇文化中心合作的基础上,把非遗文化‘龙身蛇型太极拳’(简称太极拳)落实到我们体育课程当中。据高桥小学益校长介绍,“前段时间,在高桥镇文化中心大力支持下,邀请太极拳继承人瞿荣良老师和他的徒弟来到学校,就太极文化在学生体育课上的推广做了深层次的商量。”
“目前,太极拳继承人瞿荣良老师把所有的套路,以每周三天时间来到高桥小学,把动作传授给我们体育老师,再由体育老师通过课间操等方式推广到学生中。我们设想将非遗文化“龙身蛇型太极”在所有年级普及,既作为体育活动的一项内容,也作为大课间活动的一项补充内容。另外,我们也将尝试以‘大手拉小手’形式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项目中来,将项目推广到更多百姓,传承非遗文化‘从我做起’”。
据了解,在高桥文化中心协助下,目前太极拳课程创编进展顺利,具体情况包括,组织了国内3-5名顶级太极拳专家,创编“太极拳系列”课间操相关动作;组织一部分学生先行学习体验,感受阴阳转换、起承开合、刚柔并济、行云流水的太极运动操的运动强度、习练感受以及接受程度;专家联通传承人团队进行动作修改、优化,配乐;培训5名教练员;编写教材,拍摄分解动作和全套教学视频。
据悉,“太极进校园”、“太极进课堂”在高桥镇已开展5年,是传承培养太极人才的新手段新方式,将太极文化带进校园,与学生们零距离接触。非遗太极拳项目在年轻一代的传承群体中体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提升了社会(包括学生、学生家长等)对非遗太极拳项目保护的关注、热爱和参与。
“江河文化秀”艺术培育基地
促太极拳推广
11月23日,“江河文化秀”艺术培育基地在浦东高桥镇揭牌成立,“旨在让传承、创造的主体得到尊重,让非遗这一经受历史锻造的技艺和智慧焕发出旺盛生命力,尽早实现非遗项目更多在百姓中传播受益新局面。”据介绍,“江河文化秀”艺术培育基地成立后将推进以下内容:一是太极拳项目走进高桥镇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社区,传承传播太极文化和演练技艺。
二是太极拳项目创编发展表演节目,挑选优秀传承群体,代表高桥镇走上区级、市级、国家级大舞台。
三是打造举办“太极拳+XX”主题赛事,从举办市级赛事起步,向国家级、国际级赛事逐步进阶。如“太极+舞蹈”、“太极+书法”、“太极+乐器”等艺术结合主题赛事。壮大非遗太极拳项目的影响力,打造成为高桥文化艺术的名片。
四是打造“太极拳运动与鉴赏”交流活动。通过当下的社会环境,太极拳专家的研究,专业的论文报告以及受众群体的见解和吐槽等形式,让太极拳这项运动的美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时代更加健康的发展并走入人们的生活中。
古镇高桥濒江临海。早在明末清初,高桥人民就有习武练艺、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光荣传统。据介绍,高桥的太极拳发展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如今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特色鲜明既有良好的强身健体功能,同时又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和超强的技击性,是高桥人民喜爱的拳术。
“健康中国”“全民健身”。“江河文化秀”艺术培育基地启动的“健康工程”,是保护和传承太极拳的又一“文化工程”,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这一系列“组合拳”不仅体现了党委政府大力关心和支持,也凝聚了以瞿荣良先生为代表的传承者们所付出的努力。
“没有创新,传统无法生存;没有传统,创新便失去了根基。在积极传承发扬中华传统非遗文化的同时,也交流和探索“新太极”文化的传承,努力构建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太极拳保护传承体系,全方位打开高桥太极拳发展的新局面。”高桥镇相关领导表示,这既是对高桥太极拳这个非遗文化品牌的深化,也是对太极拳传承体系的丰富与拓展,让高桥‘龙身蛇型太极拳’这项非遗项目呈现出更强大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