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洪
近些年来,生态环境曾遭到明显破坏,一座座山头被砍光了,一条条河水被污染了。村前的三都河竟然露出了河床,甚至出现了季节性断流。而最近随着大量中青年农村人口进城打工,家乡的生态环境开始快速恢复,山上重新长出了树木,披上了绿色。山间小路因行人稀少,杂草丛生。笔者在试图重走以前走过的一些山路时,发现繁茂的灌木杂草挡住了去路。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现在似乎也可以说,世上本有的路,因走的人少了,也便没有了路。人类活动的退缩,给大自然的万物生长留出了广阔的空间。
由于敝村属于纯农区,尚无工业,空气质量比北京要好得多,基本上都是蓝天白云。沿家乡的三都河边走,发现有不少白色的野天鹅在自由地飞翔和降落。当人们在呼吸优良空气的时候,却发现家乡的食品安全已成了大问题。在家务农的二姐告诉我说,现在都是懒人农业,没人像过去那样除草,村民普遍使用除草剂。至于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则更是稀松平常。村民养猪、养鸡、养鸭,普遍使用激素饲料。当地政府对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给予补贴支持,而不管其是激素饲料养殖还是生态养殖。在中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地方政府仍然局限于支持数量上的规模养殖,而对质量上的生态养殖却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二姐说,每年镇里发放水稻种子和油菜种子,村民到村干部那里免费领取,但不知是不是转基因种子,反正农民已经不能自己留种。由于平时我给二姐介绍过一些生态有机农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二姐坚持自己家里吃的辣椒等蔬菜不打农药,并坚持不使用除草剂。
在与一些村民交流中,发现村民对什么是生态农业几乎没有什么概念,至于什么是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则普遍不清楚了。这次回到故乡休假,我最大的欣慰是鼻子能呼吸到新鲜安全的空气,但却难以保障嘴巴能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舌尖上的安全已经是农村最大的问题之一。由此可见,建设健康乡村已刻不容缓。
(摘编自《城市化》)